刊首语:教育是一种行走
(2013-06-10 08:20:58)
标签:
行走区域课改行动周刊教育 |
分类: 评论·主编稿笺 |
教育是一种行走。我第一次发现这句话,是两年前在河南的一所小学里。从此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教育人,特别是教育媒体人,正是在行走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在行走中肩负起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毫无疑问,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人的一种发展共识。教育功利化、应试化倾向严重,“钱学森之问”待解,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与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这些关乎未来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大问题,其实根源都在教育,但板子又不能全部打在教育人身上。
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简单意义上的零敲碎打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显然已经不能解决真正的教育问题。此时,国家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部成立综合改革司,就显得意义深远。
就像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宋德民指出的那样:如何用系统的思维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的观念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的办法推进改革,真正做到以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以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改革增强教育活力,以改革促进教育战线和谐稳定,便成为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这些看似与基层的教育局长、校长没有关系,但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推进教育改革,既需要国家统一实施、地方承担试点,更要有基层自主行动,只有实现了上下联动,找准了重点难点,改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讲,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正是通过选择教学改革这条路径,实现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这种有效的行走、有价值的行动,实现了与国家教育改革方针的对接,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
这样的行走,值得尊重!
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担当!
行走是一种态度,作为教育媒体人,中国教师报人一直行走在教育改革的“田间地头”,与广大教育人共同寻求区域教育改革的更好路径,共同经历课改的艰难与成功的喜悦。
纪伯伦说,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站住看着队伍走过。同样,中国教师报人也说:我们愿意同所有课改人一同行走,不愿意站在改革边上,看改革者的热闹。
自2011年开始,中国教师报在常规的行走之外,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种行走方式——“课改中国行”。我们带着问题,一边行走,一边思索;一边呐喊,一边发现……
两年来,中国教师报人联合全国各地的课改专家,走进课改区域,深入课改一线,足迹遍布100多个县(市、区),活动受到了各地教育厅、教育局的欢迎,更在教育教学一线,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2013年春天,“课改中国行”又一次启动,我们将继续通过行走的方式,宣传课改理念,发现基层典型,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
这一段特殊的行走,希望继续得到各地方的支持,更期待我们的行动,能够在更多的区域留下有价值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