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行走 成长需处处留心
(2013-01-04 00:28:40)
标签:
教师报成长培训专业引领文化 |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
中国教师报这个平台,是真正适合青年人成长的平台,因此,在我成长的最关键时刻,她为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样,我也以我的本职工作和作为团队中一员的成长,回报于她。
2012年,于我,是行走的一年。因为采访、会议、培训等一系列工作,足迹几乎涉及半个中国;差不多有接近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外地出差;出差的日子,往往清早要赶在学生上课之前,走进学校;随后,穿梭在各个教室,与师生座谈,同校长交流;没有特别的安排,往往一天要跑三四所学校,走马观花式的采访,为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了解基层学校和区域教育的整体面貌;晚餐桌上以及饭后,还要和相关的管理者座谈聊天。记忆中很多次同教育局长的访谈,都是在夜间进行,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到宾馆,常常是十一、二点。这时候,还要整理一天的资料,及时记录下一些新的观点或者新认识教育人的联系方式……
接近年底的时候,由于工作重点向部分西部省区转移,在密集的出差过程中,也和同事合作,采写推出了部分重要报道,在报纸宣传推广和关注落后地区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另一种行走的尝试。因此,当我看到一所学校的宣传语写着“教育是一种行走”的时候,很有些感慨,并深深地以为,这就是自己生活状态的写照。
2012年,于我,是向着教育专业纵深发展的一年。教育媒体人,首先应该姓“教”,因此,作为以“课改报”著称的中国教师报团队的一员,除了用更专业的媒体视角进行采编外,还需要真正理解课改,认识教育。
这一年,在走进课堂,与专家和一线教育践行者的交流中,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教育专业上,确实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从几种工作变化中可以真实地反映:组织包括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区域课改“途径与方法”展示会在内的以教育局长为主体的大型会议,并在部分活动中担任主持;参与包括郑州市、襄阳市樊城区在内的区域培训,在培训中担任班主任,带领校长教师做体验式学习,对区域课改推进工作进行阶段性诊断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独立设计、组织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新课堂展博会,并在其间做体验式培训,与各个学段和学科教师说课、评课。
在采访的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要,进行小型的沙龙研讨或者大型的体验式培训——这是比既定内容讲座更有效的培训指导方式。记忆中,在河北滦南县,第一次组织300多一线校长教师,现场分组、自学、提问,互相解答,最后再做点拨指导,整整持续了四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要赶火车,可能还将持续下去。一方面,当地课改人的热情与直面真问题的坦诚,感染了我;另一方面,直面课改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既是对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量,也是对我应答技巧的锤炼。好在,在诸多如滦南的座谈、培训会上,我的表现从参与者的表情和态度中就能看到,或许还有待提高,但我所提供的解读和建议,至少是切实的、可用的。比如在陕西渭南大荔县、临渭区……
借助此前采访报道积累的经验和专业上的提升,在诸多走进区域和学校的采访活动中,我也常常变“被动”接受经验为“主动”规划指导,这样与基层一线的互动交流,是一种更有效的成长方式,也是不断输出的过程,既能在过程中及时获取报道所需的信息,即时帮助基层学校提升经验,也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实践,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充分肯定。在践行“生本教育”的甘肃山丹县城关小学、宁夏银川宝湖中学,在区域推进课改的四川蓬安县、黑龙江七台河市等,在肯定当地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恰当地指出发展的不足,并给出比较有效的改进策略,帮助其确定更宏大的发展目标,我想,这也是我们媒体人能够引领课改所必须要做的。
总结起来,这其中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智慧,更是多年来中国教师报在推广基层经验中,逐渐积累和整合出来的实践资源和经验优势,这些经验和实践探索,几乎涵盖了关于课改的所有问题,也涉及到很多教育深层次的问题,作为这支团队中的一员,只需要将其拿来为我所用,并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校情,加以改进或者重新设计。这样有针对性的“指导”,既能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也能赢得校长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其背后,又凸显着中国教师报这个团队的与众不同,以及其对于课改的领导力!
或许,在两三年前,这样的行动和成长,还没有如此之到位,或许,那时候,作为教育媒体人,还不敢在同行面前“卖弄”专业,但是如今,可以做到,并且尽量做到平心静气地,在平等交流中“征服”别人,而不是将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强加于人,因而,其收效往往比单纯的讲座或者教育人更好,更到位!
当然,正如同事在分析我的发展时指出的那样,目前对于教育的思考还没有形成系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自己的话语体系。另外,对于我所负责的《区域教育周刊》,还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教育管理者的深度认识。未来,我还要努力建构自己对于教育系统思考的话语体系,还要努力研究和呈现我们自己的“局长学”。
2012年,我在常规工作中,继续努力成长,在不断的专业提升和实践中,开始赢得在基层的话语权。
2013年,我们依然在路上!成长依然是我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