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伟大的人生
(2012-12-05 23:27:28)
标签:
路遥作家平凡的世界纪念文学文化 |
分类: 欣赏·爱我所爱 |
突然发现,今年是路遥先生逝世20周年。
他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这其中也许有因为我们同是西北人的缘故,也有他笔下的农村是我所熟悉的成长环境,更有他写作的纯粹与诚挚——这种对文学的执著与对家乡土地的热爱,还有为了写作而让自己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敬业,使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依然闪闪夺目、熠熠生辉,依然激励着许许多多的青年、打动着南南北北的读者。
我相信只要是真心热爱生活的人、善良的人,没有人会不喜欢读他的作品。而且即便是作为消遣娱乐,经常租书的也会拿起他的作品来——因为这些作品与我们读者之间没有距离,没有隔阂——除了某些西北的方言外——这不像我们世代传颂的名著经典那样让人敬而远之。所以,在路遥先生离开我们20年后的今天,各种图书馆、书店依然可以各种版本的《路遥文集》、路遥作品。
我已经不记得最初认识他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了,大约始于我的语文班主任,她在我的阅读经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家精品都是他最先介绍给我和我的同学的——那时候她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在语文课、自习课上,在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将她认为的好作品读给我们听——也许在我们之后,还有许多师弟师妹们都经历了这样的幸运和幸福——她感情充沛,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以至于许多文章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我们也感动了自己。现在回忆起来,其实那时候真正的是一种来自心灵的享受,只是那时我们太年轻,还没有足够的欣赏力,或者在课业之外没有多少这样的“闲情逸致”,所以许多同学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好在我那时候已经开始将兴趣更多地转移到语文的学习上了,且对她在我们刚刚开学的军训时期,为我们推荐的余秋雨散文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并从此喜欢上了他的文章,开始买一些诸如《文化苦旅》之类的盗版“畅销书”阅读——那时候基本上还没有盗版的概念,只是那样的便宜又收录齐全的图书,对于我们这些没钱的学生来说,实在难得的很。可能就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路遥,阅读了他的《人生》以及大部分他的作品。后来买了《平凡的世界》,却只反复而认真地读完过第一部——百万字可能对我是一种阅读压力,况且学习了“书非借不能读也”,也就将买的书束之高阁了……
不过读完路遥先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后,我对他作品的喜欢,上升到了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自那之后,我常常将他作为我最欣赏的现当代作家介绍给别人——如果在这种阅读取向上达成一致,我们就会有许多共同语言;许多朋友、同学也会让我给他们介绍一些好书,我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平凡的世界》、《人生》之类路遥的名作。不仅我喜欢,我还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喜欢——这种心理很奇怪,但在我们还能认真阅读的岁月里,这种心理一直陪伴着我,也让我找到了许多共同语言。
我想这就是一位作家的魅力,一些好的文学作品的魅力,在当代,似乎很难有几个人和他的作品能被如此广泛地喜爱和欣赏。路遥做到了——尽管他已无法再知道这一切。
20年来,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包括文化领域,包括文学。八零后崛起,“身体写作”招摇,网络、魔幻泛滥,喧嚣纷乱的商业利益的追逐与作家富豪榜的争吵与口水……这一切肯定不是路遥先生所喜欢的,如果他看到今天的种种,心中该会是何样的痛苦?他一直是一个朴实的人,一位诚挚的作家,他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一直长销不衰。他生前尽管一直贫寒,却留给人们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便是对文学的坚守和信仰——现在很少能再出现这样被人们常常提起并永久记住的作家,也许正是缺少了这种坚守与信仰!
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我喜欢路遥这样的作家,喜欢路遥这样的人。
(这是路遥先生逝世15周年的时候,也就是5年前我写下的文字,如今5年又过去了,《南方周末》也做了专题报道,我也将自己当年写下的文字翻出重读,依然颇有感触!)
路遥简介: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
路遥往事:
★ 贺艺《我所认识的路遥》
炎热的夏天,做饭的人热,吃饭的人也热,路遥常是裸着上身,肩上搭一块儿毛巾,蹲在树底下吃,他的女儿远远也学父亲的样子。父女俩一个端大碗,一个端小碗,互相比赛着谁吃得快。这样,路遥一改平时快速吃饭的常态,一边吃一边也看着女儿,等女儿吃完了,他才紧跟着吃完。
远远用筷子指着父亲:“哈哈,我是第一,爸爸落后了。”
路遥疼爱地看着女儿,用那浓重的陕北腔说:“没办法,远远把我管定了!”
★ 贺抒玉《短暂辉煌的一生》
他出生在陕北清涧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寄养到延川的伯父家。有一次他回家看生母,母亲为他包了些素饺子,把弟弟妹妹只是出外,才煮给他吃。有一年他母亲生了重病,无钱输血,路遥从自己身上抽出300CC血给了母亲,缓解了母亲的病情。此后路遥就渐渐虚胖起来。
★ 畅广元《我所认识的路遥》
他的习惯是常常写到深夜,恰好我多年来也是夜深人静时读书撰文,在省作协大院内,路遥往往是深夜(更准确说是凌晨)敲门而入,说他工作时间长了肚子有点饿,又不愿吵醒别人,见我的窗口还亮着灯,想必还没有睡,看看有什么吃得没有,经常是拿一个冷馍一根生葱又匆匆而去,还常说这样就足够了,即可充饥,又可以边吃边写。
★ 孙豹隐:路遥,悲剧绝不属于你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联播你的小说。你在与军大比邻的海鲜馆饭店约了几个朋友聚餐,边聊聊广播小说的事儿。掌勺的送上菜后站着不走,饭店郭经理介绍说这位是《人生》的忠实读者,很想见识见识路遥。朋友们抓住这个契机,对你好一顿揶揄。你反倒乐了,老酒喝了不少,一副劲头十足的样子,兴趣盎然地表示要一鼓作气将二、三部拿下来。我问你三部出齐了多少字,你伸出一个指头,一字一顿地说,“差不多一百万字吧”。
路遥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夏》 《姐姐》 《风雪腊梅》等;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