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有玄机 相互吸引最求真
(2012-09-09 00:04:56)
标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吸引真诚休闲 |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
今天第一次陪着媳妇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听研究生课程《社会心理学》。在诸如人格、人际关系和团队心理与行为等问题的解读和阐述中,我发现,除了一些名词和原创者的名字难记外,心理学其实也很可爱。很多问题的研究提炼,也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人生和团队发展。
比如人们总喜欢那些能给自己好处的人,学习理论与诱因论提出的吸引原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是强化原则,即人们喜欢能给予自己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惩罚的人;二是社会交换原则,即人们是否喜欢某个人取决于人们和这个人交往时对成本及收益的评价,一般在交往中收益大于成本,才能继续交往下去;三是联结原则,即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通过这些简单的原则分析,我们也能得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尽管在各种版本及研究成果中,关于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的总结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总体来看,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个人特质,包括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等,这其中似乎外貌最为直观和重要,人们一般喜欢外貌美的人,外貌美对于第一印象的形成尤其重要。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才智的人,往往被认为外貌也是有吸引力的。
二是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里所说的相似性不是指客观上的相似性,而是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实际的相似性与感知到的相似性是有联系的,而且前者往往决定后者,但二者不是完全对应的。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外貌吸引力的相似性,年龄的相似性,以及社会地位的相似性等。
三是互补性,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着重要作用。互补性指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的人。
四是相互性,指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一种满意的关系是双方的自我都受到支持的关系。
五是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人们倾向于喜欢邻近的人。邻近性与交往频率有关,邻近的人常常见面,容易产生吸引。
对照我们的生活经历和工作情境,这些原则和因素很容易理解并认同。但研究也表明,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而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大多看起来比较老实、真诚不做作的人,往往在团队中受欢迎,也更在提醒我们,团队合作中,大家最看重的,除了岗位需求的个人能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品质”,而这个品质里,最关键的又是个“真”字。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也应该明白,生活中大大咧咧、快人快语、喜怒哀乐都形于色的人,表面真诚、真性情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受欢迎“真”,评判的标准,一是要看他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公允,是否无私心,二是要考察他在私下里是否保持一致。只有真正的表里如一的真,台前幕后的诚,才是真的受欢迎的好品质。不过做起来或者说要做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