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重可曾抵人心 娱乐未尝不动人

(2012-08-27 09:41:32)
标签:

庄重

人心

娱乐

动人

电影

港台

经典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中国大陆院校培养的,或者说本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影视编剧和导演,大多不会玩笑、不敢自嘲——因此,其所谓的自信自信里,又似乎暗含了一些自卑,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作品,特别是电影作品,大多缺少激情——当然不是指情色片段里的那种激情;如果是反映爱国、爱民、家国情怀的,有的泛泛,不动人,有的说教味浓烈、不亲切,总之无法让人“自然”感动,激情满怀。

当然,冯小刚似乎是个例外,当他一旦“正经”起来,电影就有了史诗的味道;姜文的《让子弹飞》也算个例外,但是例外太少,或者距离经典太远。

反之,再看港台,特别是香港电影,那些快节奏的、淋漓的,其间不乏粗糙的相似的桥段里,总是极富激情、极具感染力,让人充满感动,尤其是那些保家卫国、救国图存、抗争的影片,简短高效的情节里,总给人以力量、激情、感动、警醒,或者愤怒、痛苦、纠结。记忆中,《黄飞鸿》系列、《精武英雄》、《叶问》系列等,都很好地呈现了这种类型电影的香港特色,并且植入了娱乐精神、获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而近看《南京,南京》,所谓的国际视野下,缺少了民族的反思与激愤;《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传统宫廷斗争的极致,所谓的恢弘大气中,少了兼济天下的人格魅力和向上的文化格局,因此,在同类型影视探讨的语境中,总觉得还是缺少了一些“精神”——有时候,这种精神不一定就是“人类”的绝高命题,因为人类社会还在为利益而争,绝大数人也是要低头生活的;这种精神也不是对人性黑暗面无限放大的剖析,这不是社会更需要和向往的积极人性……所以,在对那些大师或者能够成为大师的影人充满期待的同时,总是留下一些遗憾。

“课改中国行”出差的飞机上,静静地观看了《竞雄女侠——秋瑾》,这部电影的品质并不是非常之好,也可能并非典型的香港电影,但主创基本上就是香港的电影人,因此,这部电影具备了上面说到过的一些精神“品质”。或许是太多年分离的屈辱与家国的安全感,让他们在表演中充满了更多共鸣。不信,你仔细看看,同样是写清朝政府腐败、封建思想落后,有志之士奋起抗争的电影,有多少是如此洒脱、酣畅、真性情?内地电影人,或许是平安的世事和传统的教育,让他们养成了除了批判自己周遭、政府、历史的问题,挖掘人性的阴暗面,不会挺起而行的虚弱。

电影《秋瑾》或许有很多问题,但那种胸怀、气度、家国情怀、民族尊严等,让人感动,让人充满了力量——这是好电影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我希望,有更多的电影,能够在直抵人心的时候,给人更多的、积极的、充满力量的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