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课改“姚” “勇”扛旗
(2012-07-11 20:38:36)
标签:
四川蓬安姚勇课改区域手记学校局长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第一次听姚勇的发言,是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他作为“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代表,即兴做了简短的发言,当时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话,后来提炼成为报纸上的大标题:“局长要勇扛课改大旗”。
在他看似并不强壮的身体里,原来蕴藏着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只被他用来做课改、做教育。因为平时他并不强势,后来在与记者的几次交流中,包括深入四川蓬安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姚勇局长始终是安静的、低调的——办教育需要这份安静与低调,他能做到,因此,也就很快能做好。
但是课改,特别是区域整体推进课改,则是需要勇气、魄力,甚至需要一点“铁腕”的,了解了蓬安课改的风风雨雨,我们才发现,姚勇还是很强势的。
在低调与强势之间,姚勇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人的误解,当然,也收到过很多称许。不管是网络上炒作的“排场局长”,还是坊间评价的“暗访局长”,不管是曾经写诗的文人,还是如今只读教育类文章、开口便谈课改的课改“姚”,都是今天这个充满魅力和气场,勇于将责任扛在肩上的教育局长——姚勇。
回望蓬安的课改之路,姚勇不仅是策划者和指挥家,更是学习者和理论家。蓬安课改的“234”模式、高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区域课改的推进格局(突破初中、带动小学、启动高中)等成果,均是姚勇总结提炼后提出,并接受着实践检验。
这个曾在多个部门任职的政府官员,颇有些政绩。教育局长几乎是他退居二线前的最后一站,正当一些不愿变革的校长寄希望于领头上司得过且过的时候,姚勇却表现出了让一些人“不安”的姿态——“如果我继续当这个局长,我就还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来个人生的二次创业!”在今年年初,换届后继续担任教育局长的姚勇再一次讲话,依然铿锵有力,信念坚定。
作为区域教育的主政者,他将“是否具有实施改革的勇气、力度和效果”作为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的重头指标;在该县对中小学领导班子的补员式调整中,他主张提拔、重用、鼓励那些课改积极、成效明显的管理者和教师;为彻底解放高中学校和教师,鼓励其走课改求变之路,他提出“学校自定目标,三年不看高考”的意见,“淡化高考指标”的宽松环境促进了各校课改“轻装上阵”;在全县调研指导、督查整改、座谈反馈等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常常奔走于教学一线,时时思谋蓬安教育发展,已成为这位局长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常态。憧憬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的学堂、幸福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则成为他的“理想”,也是他痴情课改的初衷。
如今,先前少数变革意识淡薄、观望情绪严重的校长和教师,已开始理解这位局长的良苦用心,敬畏他的执著与魄力,蓬安区域课改之路上的同行者与日俱增。“蓬安课改氛围已浓,成功和实践足以证明:蓬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唯一出路就是课改,这样好的开端谁不珍惜谁就将成为历史罪人。”姚勇曾经忧虑“蓬安教育与周边教育发展最快的县市差距至少10年”,但该县百姓和教育同行们也在掂量,“没有姚勇和没有课改的蓬安教育,现状至少比现在落后10年”。
不管是姚勇需要蓬安这块教育热土的滋养,还是蓬安教育需要姚勇这样有胆识、有魄力的改革者,我们都有理由期待,蓬安,必将因为课改,而崛起于西部。而那个课改“姚”,也会同曾经的很多名人一样,在蓬安教育的史志上,留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