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局长视界-汪卫:特色是什么颜色?

(2012-06-03 18:18:12)
标签:

局长

视界

汪卫

特色

颜色

学校

课改

诗歌

教育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一次到学校视导,谈到学校特色建设,一位学校领导问我,特色是什么颜色?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是啊,特色是什么颜色呢?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一下子还真不好回答。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特色内涵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指向是对当前各学校开展特色建设成效和目的的追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特色即事物的特殊“品质”,古人曰:“事物独胜之处曰特色,言其出色也。”具体来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按照这个概念,笔者想如果要用什么颜色来表述特色的话,应该是三个颜色,即底色、表色、成色。

打好“底色”,破解“等闲识得东风面”的难题

底色,字面来看就是指打底的颜色。具体来说是用以描述材料本身所固有的色彩。当材料经配色处理后,从内到外均匀的带有某种色彩,也可将其视为材料的底色。因为此时和材料具有某种固有色并无实质上的差异。但当材料表层以内部分具有一种色彩,而表层通过着色处理又带有另一种色彩时,则材料表面所呈现的色彩就不能称为底色。

底色衬托、支撑于表色之间,表色孕育、存在于底色之中。底色愈重,表色愈明;底色愈浓,表色愈亮。保持底色,才能创造表色。离开了底色,表色也就会黯然失色。底色打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表色均不均匀、持不持久。底色如何打好?即如何选定自己的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特色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决定着特色学校建设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卓越性。一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的历史、资源、环境等选定特色。著名学者泰勒提出过“文化痕迹”的理论,他认为前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痕迹(包括物质的与信仰、习俗、传说、故事等非物质的)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变换功用,或者产生新的意义;即使完全丧失意义,也能够“证明文化阶段的存在”、“明白文化变迁的历程”、“推想文化进化的方向”。那种不从学校实际出发,凭一时冲动,盲目确定的所谓特色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来源、年龄、兴趣等选定特色。学生以自身个性和特长为坐标才能实现强势、优质的发展。有些学校统一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项目,发展同一特长。诚然,学校特色是发展了,但是学生个性发展被遏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应当是自主的、多样的。在倡导“一校一特色”发展理念中,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因材施教,要努力打破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的统一格局,不断追求学校特色化和学生个性化,这样的特色才是学生需要的特色,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特色。

做好“表色”——描绘“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象

表色即物体表面的颜色,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如杜甫《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好的表色应该是均匀的、持久的,表现在学校特色建设上即应是全面参与的、全面支撑的。一是全面参与。学校特色建设不应是单数,而应是复数,所有学生都应参与到特色建设当中来,如果我们将学校的特色仅仅定位为某一项体育、学科上,一枝独秀,不面向全体,其结果可能会出现“孤掌难鸣”,甚至会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唯一的特色只会促进少数或部分学生、老师的发展,摈弃大部分学生,热衷于培养少数学生的“盆景”做法,完全与特色建设的本意南辕北辙,称不上真正的特色。只有开放包容、多元丰富才能成就“满园春色”。二是全面支撑。要营造环境,根据特色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使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气氛;要构建机制,发挥导向、活动、考核、激励功能,激发师生建设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优化师资,注重发挥原有特长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要强化科研,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组织科研活动,提升特色学校建设的水平;要加强学科渗透,将学校的特色活动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规划,促进教育教学同步协调;要建设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所有教育资源等。

塑好“成色”,登临“—支红杏出墙来”的佳境

成色指金银块或钱币中所含纯金或纯银的比例,如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时价虽有长落,成色毫无添补。”也泛指质量,如《红楼梦》第七七回:“因思跟贾政出门,便不肯拿出十分出色的新鲜衣服来,只拣那三等成色的来。”

成色表现在特色建设上即要在均匀、持久的表色基础上分出层次,出一批超出他人的有影响的成果。如果表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那成色即是“一支红杏出墙来”了。一是坚持“项目特色——整体特色——特色学校”的分阶段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建设规划,并出台相应的建设措施。项目特色,是指学校形成的某一方面的特色,这是特色建设的起步阶段。整体特色,是指学校由某一方面特色延展到学校整体,这是特色建设的成型阶段。特色学校,是指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个性,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和影响力,产生品牌示范效应。项目特色是幼苗期,整体特色是成长期,特色学校才是成熟期。二是处理好“特”与“全”的关系。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和全面提高与培养拔尖学生并重的原则,做到全面兼顾而各有侧重。在全体学生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因人训练,通过提高班或俱乐部的形式,使一批学生学有特长。

其实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成就了特色。特色建设就是是一个追求极致的过程。只有打好“底色”,破解“等闲识得东风面”的难题,做好“表色”,描绘“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象,塑好“成色”,登临“—支红杏出墙来”的佳境,最终才能建成特色,实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永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