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追踪·郭矿生:区域课改 任重道远却充满希望
(2012-05-26 01:31:06)
标签:
峰会追踪郭矿生区域课改任重道远希望育儿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2012年4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与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教授、知名校长一起分享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此次峰会凝聚了中国教师报人对课改的执著追求和辛勤汗水,在当前中国教育深度改革的探索历程中,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智慧盛宴。会后,细细“咀嚼”,不由得对课改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对区域课改有了新的感悟。
区域课改面临“三座大山”
2011年以来,河北省邯郸市全员推进了“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尽管整个教育改革关注到了课堂学生、关注到了教师素质、关注到了内涵发展,但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迷惑。
一是思想认识难以统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仅仅用1年多的时间去改变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难度很大,毕竟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模式、教育管理机制时至今日还在主宰着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当前,虽然有很多人正在积极地投身于改革,致力于课堂,但许多做法尚停留在表面、形式、模仿上,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内化为校长和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是步调难以一致。思想决定行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出现真正在推进课改的少,形式主义的多。揣着传统做课改,课改进程不仅缓慢,而且难以统一到一个行动、一个步调上。尽管邯郸进行强力推进,强势推行,也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面对具有10万人之巨的教师队伍,仍然有的反对、有的观望、有的质疑、有的等待,要统一步调、同时行动,需要做很多工作。
三是效果难以显现。课改具有周期长、效果慢的特性,至少3-5年才能见到效果。作为行政领导如果急功近利、快出政绩就难以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再加上课改起步阶段的方法容易出现偏差或不当,效果既不明显又难以及时见效,容易造成大家怀疑新课堂而怀念传统课堂。同时,课改的推进者也承担着课程改革的风险。
成功推进区域课改的“四大法宝”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校长要以超常的智慧、过人的胆识、非常的措施,推进课改的深入开展。实践证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校长是推进课改的关键,对决定课改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课改工作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出台促进课改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校长要满腔热情地组织教师开展课改工作,学习课改的理论知识,结合学校实际,创建符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模式;应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钻研业务,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成为创建新课堂的专家。邯郸市以行政推动的方式强力推进课改,连续2年市教育局的1号文件都是课改,并把课改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号工程”,形成了开展课改的浓厚氛围,旨在推动区域课改,带动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尽快行动,让课改在过程中见成效、在实施中出成果。
二是建立有效的评价导向机制。评价具有引领方向、保障落实、促进提高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对学校、对教师、对课堂的评价机制,加大对学校开展课改的评价力度,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学校要通报批评,对拒不开展创建新课堂活动的校长要调离或免职。把课改工作与教师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评选、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挂钩,凡是不开展课改的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强有力的评价机制保证课程改革的落实。
三是遵循规律,讲究方法。要保证课改的质量和水平就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课堂教学规律、遵循学科建构规律科学推进。要突出课改的专题研究,如课改模式专题应强调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要素专题应侧重小组建设、预习、小组合作、学生展示、检测反馈;评价专题应围绕学生即时评价、课堂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能力专题应突出课改模式下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现阶段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入职教师课改能力的要求等。通过专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培训,为课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应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加强宣传报道,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宣传材料,建立家校联系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及家长宣传课程改革,主动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支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纽带,营造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携手并进,共同完成新课程改革。
总之,当前邯郸市区域课改推进有成效、有问题,我们应充分汲取各地课改经验,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在课改的道路上,邯郸市将义无反顾地扛起区域课改的大旗,并把它当做毕生的事业,虽任重道远,却充满希望。
(作者系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副县级督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