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心教育之四
(2012-04-21 00:28:07)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心课程:创造适合学生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已的教育。
关键词:游戏、体验、有个性
(一)阳光少年品格训练活动课程:夯实人生之基
在西下池小学的课程规划中,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阳光少年品格训练”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格。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来定,以30多个训练活动为主线贯穿全年。《我愿当班干部》《说一说“害羞》《不当小马虎》《当别人欺负你时》……这些是二年级校本教材里的几个活动内容。这些活动也是老师和学生商量着来做的,并不是在做活动之前老师明确告诉学生‘我要教育你了’。”二(2)班的班主任孙晓丽老师说。这一课程开设一个学期以后,学生明显变得礼貌了、大方了、知道讲卫生了。学校的花木、果实、门窗玻璃、教学设施基本没有出现过学生人为的损坏;学校内没有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甚至没有出现过打架事件;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
(二)普及+特长:关注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基本素养全面且具有自我风格的人。这是西下池小学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为此,学校整体规划了课程设置,从品格、体魄、人文素养、艺术感受力、动手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着手,将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的改造。
“普及+特长”是学校多年来进行学校层面的课程规划和实施的一条主线。开展“普及+特长”教育,也就意味着在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同时,挖掘学生自身潜在的、独特的能力。
学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普及古诗文背诵。三年级以下学生完成唐诗180首的积累;四到六年级学生完成唐诗、宋词300首的积累。在数学教学中,普及口算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利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5分钟进行,使学生在经过6年的训练后,能够在生活中熟练地进行估算、心算和口算。在体育教学中,普及跳绳运动,利用每节体育课的前10分钟,对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心脏功能及耐受能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在音乐教学中普及中外名曲欣赏,规定每个月欣赏1首名曲,在每一节音乐课的前10分钟进行,每年完成9首,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生欣赏50多首名曲。在美术教学中普及工艺纸花的制作,让每一个学生在六年的普及教育中学会6到9种工艺纸花的制作,并达到一定的制作水准。
在特长教育方面,学校的主导思想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一二年级是观察培养阶段,让各班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三至六年级的班主任要结合专任教师和学生本人的意愿将学生分类,从书法、数学、绘画、合唱、电脑、篮球、长跑、小制作等8个方面进行筛选。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每个类型选出5到10名学生(不能重复),在每天的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李艳丽校长说:“每一个在学校经过六年学习的孩子离开学校,带着300首唐诗宋词,带着良好的口算能力,带着几种手工艺纸花制作技艺,带着50首中外名曲欣赏水准,带着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带着一项特长离开,在潜移默化中缔造乐观、开朗、敏锐、平和、善良的心,就给孩子幸福人生铺垫了一个扎实厚重的底子。”
(三)社团活动: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例如,烹饪协会通过一学期带领孩子们在知美食、做美食、品美食之后,与洛阳市雅香金陵食府联系,让孩子们到他们的蛋糕房去实地体验实践,在蛋糕师的指导下,自己制作蛋糕,相互分享,表达对老师和师傅的感谢。再如,气象协会在让学生学会观测风向、测量气温、雨水、气压后,每天在学校进行天气播报。并在期末带领孩子们到市气象站参观,在气象播报员的指导下,站在镜头前去播报天气。
(四)小破孩:创新学生行为文化
在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中,学校对学生行为的要求浓缩为20句话,这20句话又以20个关键词为统领,以可爱、可乐的漫画形式呈现。以动漫形象“小破孩”和“丫丫”为主打的校园漫画版已于2009年5月进入学校,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倍受好评。
试举一例:
乡土:你选择一个早晨,到洛浦公园看看洛河。看看它从哪里来,又流向何处去?
场景一:丫丫和小破孩清晨站在洛河边
场景二:丫丫和小破孩还是站在河边
场景三:丫丫和小破孩感慨
这样的呈现形式,不仅有最现代、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而且有河洛文化乃至民族传统文化富有深度和力度的人文情怀在其中。它带给孩子们的,更是灵性的开启,心智的提升。
(五)乡土文化:在游戏中保护与传承
西下池小学将洛阳民间童谣及古老的少儿游戏引进校园,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传承。
洛阳民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都蕴含着许多生活哲理。有反映日常生活的生活谣,也有教小儿说话的童谣。这些歌谣语言生动,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和传播,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洛阳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我们选用了十几首童谣放入校园的车棚里,既可以传承洛阳文化遗产,又可作为非常好的品德教本。
洛阳的民间游艺中有一种民俗传承的少儿游戏,它从古到今,在儿童中人人相习,代代相传,其内容丰富多样,流行广泛,有自己一套稳定的玩法和规则,胜负分明,非常有趣。但有一些几近失传,我们要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洛阳古老的少儿游戏近30个,我们学校选用了一些作为学校的活动,学校里便出现了一个景点。
这些游戏有:跳方格、放风筝、踢毽子、背娃娃、筛罗打转、盘脚盘、丢手巾、野鸡翎、打瞎驴、打叠螺、老鹰捉小鸡、指星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