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辽宁辽阳:课改激发教育生长力
(2012-03-27 22:16:54)
标签:
区域教育地理辽阳课改激发生长力 |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
区域教育地理·辽宁辽阳
辽阳,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东京陵、燕州城、清风寺等历史遗迹,见证着昨日的辉煌。如今,课改的清风吹到了辽阳,掀起了层层波澜。那些因课改而乐学的场面,让曾经呆板的课堂变得朝气蓬勃;那些因课改而提升的办学成绩,让辽阳的教育扬眉吐气;那些因课改而发展的师生,赋予了辽阳教育新的生机……
辽阳:课改激发教育生长力
林
“辽阳课程改革的效果很明显,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兴趣和体验,对师生的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比较显著。”辽宁省辽阳市教育局局长张春雷这样总结课改的成绩。辽阳市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县(市)区、学校达到百分之百,进入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有2.7万人。5年过去了,一直稳步推进,扎实而有效推进的辽阳课改,也结出了喜人的硕果。
勇于改变
在辽宁省古城辽阳的东南角,坐落着辽阳师范附小。学校里的每一方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棵草木都在“说话”,都在使人得到心灵、思想上的启迪。“校园应该是一部具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会对学生进行无形的陶冶与引领。”校长刘亚男如是说。
在这所充满人文魅力的学校里,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综合素质提高”的育人模式,首先通过校内外培训、电子化备课、全员性听评课活动等,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从第一次试教开始,所有教师都全程参与,人人发表听课感受和教学建议。同时,又在实施年级公开课、诊断课、示范课、教研课的基础上,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课堂教研活动,反复尝试,大胆摸索,最终师范附小的“五二三”教学模式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师范附小课改的每一步都会及时接受社会与家长的监督,从家长开放周到家长开放日,再到全科全程开放,既推动了课改,又提升了学校在社会群体中的良好形象。
篮球、健美操、航模、计算机等30多个丰富多彩的特长班活动,也是师范附小精彩的一笔,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有个性特长”、“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差”的教育理想……
“白塔区实验小学走的是内涵发展道路,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对教师的管理,不仅体现在‘管’上,更重要是体现在培养和发展上。”校长于萍说。学校要求老师们在寒暑假阅读1-2本教育名著,写万字读书笔记。要走出去学习,多听多看多思考。学校举办的“每人一节优秀课活动”,也是全员参与。
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取长补短、因人而异、反思总结、不断提高是白塔实验小学的备课六部曲。“这样的备课,我们也觉得轻松了,有张扬个性的空间,更实用有效,”王楠老师如是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百塔实验小学提出了“三主”、“三不”策略,即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一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四部曲上:创设情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应用实践。
随之而来的是考试也变了模样。考试内容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增加了口试、动手操作、观察、朗读、口语交际、合作试题等内容。
在努力推进课改的同时,白塔实验小学还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内涵式发展的课改之路,让老师和学生们都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精彩纷呈 激活传统中学课堂
“教师人人敢于亮剑,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辽阳县首山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杨金锋介绍说,首山一中的课堂着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自学,接着对自学知识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升,然后通过展示对知识进行强化,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检测、评价也都采取多种形式,客观、全面、真实。
“通过短时期的课改摸索,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小组内部团结协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学生们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学优生有飞跃、中等生有提高、后进生有收获。”杨金锋欣喜地说。
“以学定教、主体参与”是首山一中历经3年摸索出的教学模式,即以学案为教学载体;以自学学案、分组讨论、展示成果、达标检测、反思总结为教学流程;以教师点拨、引领为教学控制手段;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学支持。
作为一所生源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课改要面对的压力可能更大,但是杨金锋仍然选择大胆突破。从2007年9月开始,首山一中尽最大努力“走出去、请进来”,并迅速掀起了“人人讲究教学管理实效,个个致力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改革高潮。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上“过关课”,新调进的教师上“汇报课”,每名教师都在进行新课改的尝试。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可以“推门听课”,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备课不充分进课堂的现象。如今,首山一中的课改声名远扬,来听课的同行络绎不绝,对学校自身的课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辽阳第一中学也探索出了“113”教学模式,遵循的是“自主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一条线是“教”。“我们要在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之前、之中、之后的过程中,指导、传授、点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校长王会勇说。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的预习,其次是课上5分钟的自主学习。另一条线是“学”,“研展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
辽阳一中的“113”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分成3个环节。在时间分配上,自主学习占5分钟,合作探究占25-30分钟左右,练习反馈约占5分钟。其中合作探究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采取多种形式。“以前我胆子很小,上课总是不敢主动发言。实行课改后,我在小组同学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发言次数越来越多,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静心学习对我来说也不难了。”学生张春阳谈自己课改前后的变化。
探究结果的展示也有多种形式,如课本剧、讲故事、作演讲、说快板等。“每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我都会积极地动脑思考,甚至会稳稳地接住这个问题。看见其他组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会心急如焚,期望我们小组也可以讨论得更热烈些。”在课改中进步很大的杨晨雨同学说。
总体来看,辽阳一中的教学模式就是:“讲在学之后、展在研之后、练在点之后”。对学生的评比细则也包含了各个环节和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看学习成绩,让学生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辽阳市十二中历经几年时间,推出“学—教—练”课堂教学模式,“自主互动”是灵魂,“合作探究”是核心。“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10分钟左右,主要是为让学生了解自己有哪些知识不会。“教”就是师生间对话、合作、精讲的过程,师生间、小组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老师只做必要的精讲、引导、点拨、纠正,这个环节约占课堂20分钟。”校长徐广全介绍。
“练”是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选择典型性和易错性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达到以练促学,以评促练的目的。“问题节节清,不留尾巴。”刘立老师说。
辽阳市第六中学课改始于2007年,也是经历一番思考观望之后才决心去做的。“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尤其对我们这样相对落后的薄弱学校来说,穷则思变,涅槃才得以重生。”校长王兴洲说,“对众多的农民工子女和进程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既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弃”。
该校副校长刘志新介绍说,为了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情况的改革模式,在教研活动中,学校形成了规划分工、资源收集、集体把握、个人备课、集体探讨、修改完善、形成规范、大家共享等8个环节的做法,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
最终,六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唤醒了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学习好还是相对不好,学生都乐意参与进来。”何振江老师评价说。
“我们班的曹鹤钟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是零分,现在可以考到50多分,甚至能及格。”外语组王菡老师兴奋地介绍,“现在里班互帮互学的气氛浓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在辽阳教育掀起课改热潮的时候,宏伟实验学校也紧跟步伐。虽然刚刚建成,但立刻投入到课改中。校长黎明的课改意愿坚决。2010年11月,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各自班级进行了新教学模式尝试,迈出了课改的第一步,效果非常明显,教师观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今年,学校正式在六、七年级实施改革。
与宏伟实验学校情况相反的是辽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辽阳第二高中建校170多年了,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多年来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教育经验,也形成了一些教育壁垒。但是,该校并没有墨守成规,仍然勇敢地加入了课改浪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极大的困难,只有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才能解决我校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校长马德路说。
为了让学生乐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辽阳第二高中的课改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争取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相统一,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个性。
学校首先从思想入手,通过多次分层会议,解决了教师想不想改革的问题。然后通过学习先进、更新观念,解决了向哪个方向改革的问题。为了搞好课改,不走弯路,辽阳第二高中专门申请了科研课题,请专家参与学校的改革。最后,在不断摸索的实践中,形成模式,普遍推广。
坚持不懈
辽阳市课改开展得热火朝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小学、初中、高中都各显特色,每个区县也都各有所长。近几年来,辽阳市弓长岭区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新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改造和扩建,标准化初中成立,两所名校诞生……
为了让弓长岭区的教育更上一层台阶,区教育局局长王丹亲自率队,走进了山东杜郎口中学,走进了沈阳立人学校。“在经过一番学习考察后,我们觉得学校要发展,要提高教学质量,缩小与一流学校的差距,只有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王丹如是说。
于是,弓长岭区开始走上了课改之路,该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率先行动起来。区初中提倡“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的理念。首先是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结合本课时应达成的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显其能,通过多种形式诠释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朗诵、或板演、或讲解,教师此时只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追问,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
“然后才是精讲,教师只讲小组内解决不了,其他小组也无能为力的问题。”杨老师介绍说,“最后是反馈矫正,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反复出错的问题进行补救”。
“随着一次次的教学,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真的渐渐活跃了,原来课堂上不愿意发言的同学喜欢发言了,喜欢发言的同学更会讲了。他们有唱有画,能说会评,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弓长岭区初级中学校长张洪君说。
弓长岭区高中从2006年开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5年来一直在不断改进,深化课改。学校从组建班内学习小组做起,加大了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练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我们的是目标是一年试验、两年铺开、四年出成果。”弓长岭去高级中学校长聂红说出了学校课改的规划。2011年,弓长岭区高中的高考理科专科(包括体育、艺术)以上上线率达95.9%,文科专科以上上线率达92.9%,总升学率达90.8%,课改的成效非常显著。
几年来,辽阳教育人在课程改革之路上,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各类学校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形成合力,构建了辽阳教育的大格局。正如教育局局长张春雷所说,课改后的多元评价改变了学生在校的成长模式,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相信课改会让辽阳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而辽阳的教育又会让那里的孩子们,尊享一份成长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