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细化教师培训:拨开云雾见青天

(2012-02-17 22:14:22)
标签:

特约

编辑

培训

教师

课改

忽悠

体验

教育

分类: 专题·特别策划

  编者按:“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这理应成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与归宿。如何确定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细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本期让我们听听教师的心声。
  
  ●培训频道
  1.互动参与式:变“强制”为“自需”  
  让教师掌握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首先,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筛选。然后,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精选培训内容。其次,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培训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量避免条条框框式的照本宣科,主要通过举案说法,使培训内容与课堂改革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外出培训学习,一定要深入学校、课堂,亲身体验,大胆质疑,与专家学者、学生、教师面对面交流、质疑,在体验中感悟,力求培训实效。再次,让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为课堂改革的指导者和实践者。让他们深入课堂,上示范课,为教师点拨迷津。最后,引领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总结,大胆创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湖北省郧县谭山镇中学  章玉瑛  李江  章玉娥)
  

    2.体验拓展式:变“被动”为“主动” 
  一、组建团队。通过一些案例讲解与实施,一步步引导学员进入活动课堂,随机将学员分成几个团队,引导学员融入新的团队,让学员放松心情,与人沟通,融入培训课堂。
  二、实践体验。让学员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有计划的活动,进行实践体验。学员在亲身参与中,可以获取很多直接经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探讨交流。让学员分享他们的体验感觉或观察所得,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自由探讨和交流,寻求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法,感悟活动内在的本质,进而联系日常教学之得失。
  四、回顾应用。课的最后,设置一个当堂活动课精彩镜头回顾的环节,促使学员把学习所得转化为自己有意识的选择和价值观,落实到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新的体验,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山东济南平阴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立杰)
  

    3.网络研修式:变“远程”为“对话”
  
立足实际,确立话题。本着“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网络研修,坚决杜绝假大空的理论,真正做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
  去粗取精,汲取精华。寻求个性化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提供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让教师自行观看和反思。
  积极参与,营造学风。通过网络会议和网络课堂,发布举办某一专题网络研修活动的通知,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到网络研修活动中来。明确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明确研讨主题。
  深入研究,做好表率。网络研修活动需要研修员有效地进行调控和引导,并给予评估。适时对教师的发言进行整理、提升,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抛砖引玉”,抛出深层次问题引发教师讨论,从而将研讨活动引向纵深。 
  认真总结,不断反思。教师参与网络培训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虚拟世界中交流经验,奉献智慧,探讨得失,引导教师在网上研修活动中进行反思、总结、提升,在新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山东省桓台县里仁中学  宗科  王瑞芸)
  

    4.阅读成长式:变“突击”为“常态”
  第一,选编资料。每周推出《每周阅读》和《班主任兵法》,文章的选编和定稿由校长和质量检测中心主任亲自把关,通过选编一些旨在引导教师成长的文章,引领教师不断前进。很多文章由校长亲自选编、写编者按,指导教师怎样阅读、如何反思,如何利用选编的文章去引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第二,引导阅读。加强常态管理,要求每个教师每期阅读要重点做笔记,做好重点勾画、画出精彩做法等。每期《每周阅读》和《班主任兵法》后面都配置有《读、思、悟》,让教师自己写出阅读的感受。第三,考核评价。“《每周阅读》学用好”是我校教师绩效积分评价中“专业学习”的一项内容。第四,教研互动。对于在课改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一些热门话题,以及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研组每周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让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得到提升,找到解决的办法。

    (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部  代安荣)
  

    5.五段互动式:变“单一”为“多元”
  培训模式分“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与阶段主题讲座的专家都是来自全国一线的名师或专家和本地一线的名师组成,实施专业引领。课例实践是指课程培训团队根据专家专题讲座的主要思想与核心理论设计教学过程,推荐上课老师,通过上课把专家的教学理念内化到课堂教学中。辩课互动,主要针对教师上课一些环节提出问题、思考、建议,正反双方展开辩论,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引发参训教师的思考和碰撞。点评提升即通过前一环节的辩课,再通过专家或名师“拨乱反正”,指明方向。研修反思即参训老师根据现场的学习,归纳收获和启发,把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作为自己课堂实践的准绳,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教研状态,让自己有更明确的成长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城小学  陈永畅)
  

    6课堂实战式:变“灌输”为“演练”
  宁阳二十四中推进“制度引领、评价推动、跟踪指导、系列达标”的课堂实战式培训。制度引领,学校根据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制定了“以学为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用评价标准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推动,学校推行“两评”制度,即采取学生评和教师互评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每2周进行一次“我最喜爱的课堂”评选,教师每2周听评一节课,每周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反思,学校还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要求教师每月上交4份教学反思和2份听评课总结,以评价和反思推进课堂改革的落实。跟踪指导,实行“领导包组”制度,包组领导每周跟踪一位教师,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施“连堂跟踪”的方式,直至改到效果满意为止。系列达标,学校针对新授、复习、讲评三种课型,设计了为期三年的“课堂系列达标”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课堂教学评估,诊断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把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杨建新)

  7课例研究式:变“任务”为“体验”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行动实践——观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订教案——再行动实践”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的过程,是使教学实践在理性的“设计教案”和“反思提升”之下不断趋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课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让课堂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解决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

    (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鲁家宝)
  

    8自助“菜单式”:变“范式”为“自需”
  
学校每学年初向全体教师发放《教师培训自我需求调查表》,根据教师从教年限、自身的能力与发展潜力及目标追求,从学历进修、班级管理、学科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竞赛获奖、辅导学生等方面,制定出丰富多元的培训菜单。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从菜单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由学校统计好,按照教师的学习需求,整合学习资源,组织培训。近年来,根据教师的选择,学校邀请了赣州市电教室副馆长胥经华来校进行讲座、与学校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沙龙活动;邀请了南康市教研室郭奕宏等教研员到校听课指导;邀请了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廖静雅、郭婷等教师到校上示范课;同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新课程培训和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在校教研活动时将学习心得体会与同学科教师交流,或上公开课展示培训所得,以实现资源共享……

    (江西省南康市第五小学  邱凯兰)
  
  ●特别关注
  老教师培训可以这样做
  
其一,搭建经验自我认识的舞台。利用课堂诊断式、同课异构,尝试让老教师自己走出自己设定的经验藩篱,与他人的知识、技能面对面“竞技”。通过“亮剑”,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其二,重视理论知识对固有经验的冲击效能。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以老教师为校本培训龙头,鼓励老教师用自己的实践、集体的研判、二次实践、N次研讨等形式,反复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填充,并进行升华,形成理论与经验的校本培训素材;从而让更多的老教师自发地在理念、思想、思维、行为上产生质的飞跃。 
  其三,阅读、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专题培训学习,挖掘厚重的思想内涵。要给老教师富裕的阅读时间,铺垫科研的途径、提供实践的平台,是学校当前师资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  刘洪华)
  
  让培训贴近教师的心
  教师培训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比如: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学科带头人专业研讨、普通教师专业培训、中老教师高原期培训提升等。尤其要避免利用假期要求全员参加的低效培训模式。我们常见的是,假期开始了,教育局相关科室为了轰轰烈烈地做一些教师专业培训,突出重视抓基层教师的专业提高工作,便不辞辛劳地安排一系列不同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并要求全员参与,不得缺席,还特别强调有针对学校和个人专门考核。可是,我参加了很多次,却发现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几乎无一例外是专家讲座,领导要求,最后让教师上交培训总结等。由于且缺少互动环节,培训质量不高。
  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以后学校的教师培训,除了学科培训和必要的全员培训以外,可以探索分年龄层次、按照专业程度进行;培训不进行指派形式,而是采取教师个人申请方式进行。学校把每次培训的类别、内容、形式及相关要求统一公布,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向学校申请培训指标,学校根据教师的申请,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经费安排等,有针对性地安排符合培训类别和层次的教师参加培训。这样会营造一个教师自觉自愿参与培训和学习的良好氛围,会更有效提高培训的综合效益。如果教师没热情,不愿意参与培训,就没必要强制。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王艳强)
  
  专家培训,谨防无意的“忽悠”
  
耳闻目睹过各类“讲座”或“培训”,实事求是地说,讲台上的大多数名师、专家的态度是认真的,但也不可否认,有些请来的甚至是以“高薪”的名义聘来的主讲人,却与聆听者对他们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我们渴望的是听着新鲜、用着实在的“真经”,而不是有意无意的“忽悠”!
  各类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必须直面有关专家与名师的培训效益问题。回想而以往各类培训,扎扎实实者、精彩生动者、掌声如潮者有之,内容高深难懂者、远离实践难以操作者、让人昏昏欲睡者亦有之。基层广大教师虽一般没有名师专家的学识和口才,却有一双会辨别“高下”与“虚实”的眼睛,教师盼望的是能真正提升专业素养的“对口”讲学。
  平心而论,当名师专家的培训和教师所需脱节时,原因大多缘于他们对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属于无意中的疏忽。期待有关职能部门给他们事先搭建起上下沟通的桥梁,实现专家与基层教师的无缝对接。但愿如我们真诚期盼着的:在今后的培训中,当面对台下期待的目光和掌声时,希望名师专家离教师近些再近些,千万别辜负了这一片虔诚地景仰着的目光和掌声!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中心小学  孟祥杰)
  
    特约编辑  吴其林  周芳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