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细化教师培训:拨开云雾见青天
(2012-02-17 22:14:22)
标签:
特约编辑培训教师课改忽悠体验教育 |
分类: 专题·特别策划 |
编者按:“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这理应成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与归宿。如何确定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细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本期让我们听听教师的心声。
●培训频道
1.互动参与式:变“强制”为“自需”
二、实践体验。让学员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有计划的活动,进行实践体验。学员在亲身参与中,可以获取很多直接经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探讨交流。让学员分享他们的体验感觉或观察所得,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自由探讨和交流,寻求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法,感悟活动内在的本质,进而联系日常教学之得失。
四、回顾应用。课的最后,设置一个当堂活动课精彩镜头回顾的环节,促使学员把学习所得转化为自己有意识的选择和价值观,落实到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新的体验,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立足实际,确立话题。本着“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网络研修,坚决杜绝假大空的理论,真正做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
去粗取精,汲取精华。寻求个性化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提供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让教师自行观看和反思。
积极参与,营造学风。通过网络会议和网络课堂,发布举办某一专题网络研修活动的通知,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到网络研修活动中来。明确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明确研讨主题。
深入研究,做好表率。网络研修活动需要研修员有效地进行调控和引导,并给予评估。适时对教师的发言进行整理、提升,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抛砖引玉”,抛出深层次问题引发教师讨论,从而将研讨活动引向纵深。
认真总结,不断反思。教师参与网络培训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虚拟世界中交流经验,奉献智慧,探讨得失,引导教师在网上研修活动中进行反思、总结、提升,在新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7课例研究式:变“任务”为“体验”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行动实践——观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订教案——再行动实践”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的过程,是使教学实践在理性的“设计教案”和“反思提升”之下不断趋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课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让课堂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解决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
●特别关注
老教师培训可以这样做
其一,搭建经验自我认识的舞台。利用课堂诊断式、同课异构,尝试让老教师自己走出自己设定的经验藩篱,与他人的知识、技能面对面“竞技”。通过“亮剑”,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其二,重视理论知识对固有经验的冲击效能。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以老教师为校本培训龙头,鼓励老教师用自己的实践、集体的研判、二次实践、N次研讨等形式,反复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填充,并进行升华,形成理论与经验的校本培训素材;从而让更多的老教师自发地在理念、思想、思维、行为上产生质的飞跃。
其三,阅读、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专题培训学习,挖掘厚重的思想内涵。要给老教师富裕的阅读时间,铺垫科研的途径、提供实践的平台,是学校当前师资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让培训贴近教师的心
教师培训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比如: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学科带头人专业研讨、普通教师专业培训、中老教师高原期培训提升等。尤其要避免利用假期要求全员参加的低效培训模式。我们常见的是,假期开始了,教育局相关科室为了轰轰烈烈地做一些教师专业培训,突出重视抓基层教师的专业提高工作,便不辞辛劳地安排一系列不同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并要求全员参与,不得缺席,还特别强调有针对学校和个人专门考核。可是,我参加了很多次,却发现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几乎无一例外是专家讲座,领导要求,最后让教师上交培训总结等。由于且缺少互动环节,培训质量不高。
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以后学校的教师培训,除了学科培训和必要的全员培训以外,可以探索分年龄层次、按照专业程度进行;培训不进行指派形式,而是采取教师个人申请方式进行。学校把每次培训的类别、内容、形式及相关要求统一公布,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向学校申请培训指标,学校根据教师的申请,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经费安排等,有针对性地安排符合培训类别和层次的教师参加培训。这样会营造一个教师自觉自愿参与培训和学习的良好氛围,会更有效提高培训的综合效益。如果教师没热情,不愿意参与培训,就没必要强制。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专家培训,谨防无意的“忽悠”
耳闻目睹过各类“讲座”或“培训”,实事求是地说,讲台上的大多数名师、专家的态度是认真的,但也不可否认,有些请来的甚至是以“高薪”的名义聘来的主讲人,却与聆听者对他们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我们渴望的是听着新鲜、用着实在的“真经”,而不是有意无意的“忽悠”!
各类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必须直面有关专家与名师的培训效益问题。回想而以往各类培训,扎扎实实者、精彩生动者、掌声如潮者有之,内容高深难懂者、远离实践难以操作者、让人昏昏欲睡者亦有之。基层广大教师虽一般没有名师专家的学识和口才,却有一双会辨别“高下”与“虚实”的眼睛,教师盼望的是能真正提升专业素养的“对口”讲学。
平心而论,当名师专家的培训和教师所需脱节时,原因大多缘于他们对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属于无意中的疏忽。期待有关职能部门给他们事先搭建起上下沟通的桥梁,实现专家与基层教师的无缝对接。但愿如我们真诚期盼着的:在今后的培训中,当面对台下期待的目光和掌声时,希望名师专家离教师近些再近些,千万别辜负了这一片虔诚地景仰着的目光和掌声!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