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教育地理-绛县教育:让幸福升起来(三)

(2012-02-14 16:30:56)
标签:

区域

教育

地理

绛县

山西

幸福

新教育

课改

校长

学校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记者推荐:绛县横水镇初中  绛县县直初中

推荐语:绛县横水镇初中和绛县县直初中,原本是山西省绛县两所普通的中学,他们选择了从问题出发的教育研究与实践,选择了课改,尽管他们的课改经验还达不到尽善尽美,但这样的探索和实践,让学校迸发出了新的发展活力与独特魅力。作为农村地区中学的代表、绛县课改事业的领头羊,已经殊为难得。

本期,特别推荐这两所学校,通过学校校长的思考与解读,从中进一步认识绛县教育人,认识绛县教育……

 

在课改中发展  在幸福中成长

刘红学

绛县横水镇初中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如今已接待参观学习的省内外教育同行2万余人,教师外出做课指导600余节。作为校长,有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蔓延,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师生生命拔节的幸福。

反思学校近10年的发展,课改,无疑是学校“脱困”的最佳路径,而聚焦课堂的教学改革,才是提高教育质量、谋求师生幸福成长的最好出路。

2003年,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度出现了下滑,教师人心不稳,学生不断向县城或外县学校流失。为破解发展难题,学校校委会一班人在县教育局的启发和引领下,苦苦寻觅、不断探索。经过外出学习和自我反思,我们认识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离开课堂抓某一项工作,其效益、效率、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离开课堂的校本教研、专业发展、素质教育、养成教育等只能是事倍功半。要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特色的赶超之路,就必须聚焦课堂,决战课堂。

当年秋季开学,学校提出了“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构想,并通过网络,搜寻到了全国的课改名校经验,通过分析利弊,借鉴名校模式,制定出了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重新组合教研组,开展“三课两反思”、“同课异构”,开展“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的“三小研究”等教育行动研究活动……

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成效非常显著。2007年,结合本校实际,自创了“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

2008年,结合新模式实施一年来取得的成果、积累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编写了《“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一书,并被绛县教育局列为全县初中教师的校本培训教材。

2009年,我们针对部分教师中存在的满足于现状、不愿继续深化创新的思想,提出了要“关注细节,优化过程,深入推进”。

2010年,在绛县教育局“十化”课堂的引领下,学校提出了要“优化学案设计,细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模式学科化”。具体来说,优化学案设计,即学案要体现“六化”: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过程目标化、问题知识化;细化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六个学会”、“九让原则”,即“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讲解”课堂探究三个环节,“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生展示过程的六个学会,“实验让学生做、情景让学生想、图形让学生画、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教师九让原则;强化教学模式学科化,即尊重学科特点,编写出适合学科特点的学案,如语文学科强调文本教学,数学学科要强化训练,英语学科要注重听说读写,理化要注重实验教学等。

2012年,学校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减轻负担,提高学习力的总体要求……

与此同时,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以阳光体育大课间为手段,要求学生既有整体划一的广播操训练,又有个性特色的跳绳、踢毽子等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兴趣,发展了学生特长,培养了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课题为保障,采用校本教研和校际教研并重的教研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促进了课改的深入推进。

9年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攀升,更有效提升了师生发展的幸福指数。学校教学质量实现了“八连冠”,先后被评为“2001-2010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名优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2001-20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

是行动,让横水镇初中拥有了今天的辉煌;是坚持,让学校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新的一年,我校将站在新的起点,继续为农村学校课改探索更新的、更好的发展经验!

(作者系山西省绛县横水镇初中校长)

 

课改在“落实”中精彩

李志敏

课改成功的关键在“课堂”,课改的难点在“落实”。

绛县县直初中近几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益于扎实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解读,教师的培训,还是学生习惯的养成,学生技能的训练,教师课堂的调控,听课议课的指导,课堂的科学评价,师生活动的安排,这一切乃至细微处的落实,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都需要科学精细的管理、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以及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即时性的指导评价。

当初,为了能找到适合县直初中课改的路子,我们在学习其他名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三环节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预习—交流展示—巩固提升”。

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在观念上,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学得怎样,要关注学生怎么学的,教师是怎样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二是学习方式上,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预习和自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互助学习;三是在课堂教学的结构上,要强调“先交流后展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够弄明白的,教师就不要泛泛地去讲,而要在学生弄不懂的那些疑难、关键的问题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四是在反馈的方式上要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考”。

课改工作需要团队精神,需要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为此,学校强化听评课制度,每个学期分“三步走”:第一步,示范课。先由各学科组长讲一节示范课,学科组全体教师集体评课,找问题,想方法,研策略,达成共识,形成模板。第二步,研讨课。每位教师人人讲课,听评课教师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人人参与;听评课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价,每月听评课人数几乎达1000人次。第三步,过关课。由年级组牵头,学科组长和包年级领导深入课堂,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指导培训。每学期结束时,学校都做认真的总结评价,并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评模、晋级的评价方案中。“三步走”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统一安排各年级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时间,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得影响集体备课。现在学校的备课特色“两单一流程”,已经用“电子文本”活页式备课,代替了传统的“本式”备课,并形成了“一人主备—集体研讨—全员诊断—自我反思”的集体备课全过程。

针对县直初中独生子女较多、单亲家庭子女较多、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等现象,学校还确定了这样的教育思想:“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必基础比进步。”从最困难学生抓起,这也正是课改的精髓所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快乐而幸福。学校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强优、提中、补差”的教育理念,通过小组合作中的“兵教兵”活动,实施了帮扶工程;课堂采取“三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课后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督促、及时辅导、及时表扬鼓励。这是县直初中不断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

课改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丰富与完善。在实施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投入着、摸索者、实践着。我们的思路是:批判中执行,执行中完善,完善中发展,发展中创新。我们深信,“只要朝着明亮的那方,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作者系山西省绛县县直初中校长)

 

记者推荐·陈海丽

    推荐语:陈海丽是绛县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她因课改而成长,课改因她而生辉。她是绛县“新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在该县课改实践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显著,其中一个途径,便是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本期,特别推荐陈海丽的一篇教育随笔,从中,或许可以窥见:绛县教育人是怎样成长,是如何获得职业的幸福感的……

 

提升我们的职业境界

    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巧与能力时,往往就能胜任某一项工作。但如何才能超越职业化的底线,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更高的境界?如果用我们常理来讲,就是“态度决定高度”;如果从《论语》的角度看,即“中心为忠。”

    的确,真正的忠诚在自己的心里。只有用心去做事的人,才可以真正做到对岗位、对职业忠诚。因为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外在的某一个标准,也不是忠诚于哪一个人、哪一种制度,忠诚的是自己内心的道德判断,良知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候觉得确实是幸运的。身边的同事们不时谈及,工作不是为了奖金,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自己的良心,简言之,是对学生的那份责任。曾有一位女教师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参加工作将近20年,所在的学校人才济济,多年来她几乎与各种荣誉擦肩而过,但她总是坦然面对。她说:“我不为什么,就是为了能对得起我的学生,学生们毕业多年,只要一听说我有事,都力所能及地鼎力相助,甚至我搬家这样的小事,学生们都开着车来帮我拉东西……这就足够了,我感觉很幸福!”不仅因为她的这一番话语,更重要的是,她在向我述说这些故事的时候,表情绝对真诚,丝毫没有炫耀,更无做作。我被她深深地震撼了,油然生出一份崇敬之情,那时候顿悟到:平凡也能高贵,平凡人身边也不缺少高贵;吾虽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有一个关于卖花的故事。简简单单的一家小花店,店主想招聘一个营业员来卖花。来应聘的是3个小女孩,第一个女孩学园艺出身,很专业,第二个女孩在别的花店干过很长时间,有经验,第三个女孩既不懂花语,也没有卖花经验。花店的主人把3个女孩都留下,看她们怎么卖花。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三个女孩最终被录用,只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对工作的一份责任心,她会把每天卖剩的残花败朵送给上学的孩子,送给散步的老人,并且还会笑着告诉接受鲜花的人:“送人鲜花,手有余香。如果你自己不喜欢了,还可以再送给别人。”

    其实,卖花是卖一段花的心事,卖花是卖如花的心情。第三个女孩职业资质虽比不上前两个人,但她有一种“中心为忠”的态度。生活中,当我们面对自己并不轻松、光鲜的职业,办事无门,出门无车,可能不乏抱怨,不免牢骚。但我们丰富的或者说人无我有的职业特点是什么呢?当我们伏案静思时,可以守望自己的心灵;当我们置身课堂时,可以体验智慧碰撞的激情;当我们收到学生一张张自制的节日贺卡时,有难以言表的温暖;当我们享受桃李满天下时,内心深处有无比的自豪……此时此刻提及这些,仍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与感动。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磨砺心灵的定力,提升我们的职业境界,继续我们的教育情结,你,我、他,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勃村初中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