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华:“集体致富”郑州在行动
(2012-02-07 12:46:34)
标签:
田保华集体致富郑州行动区域道德课堂总结展望教育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2011年,对于郑州的课程改革来说,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这一年,郑州课改在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整体推进阶段”、“重点突破阶段”之后,进入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常态化发展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郑州市的老师们在实践探索中又弄清楚了一些问题,对道德课堂建设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对《学科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有了新的收获;对加强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优化“先学、展示、反馈”的学习流程、制定“道德课堂的评课标准”等道德课堂建设行动策略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对“课堂观察”这一课堂教学专业研究范式的实践,有了新的感悟;对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家长会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开发,有所突破,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分享的感悟与生成。这一年,是郑州市的老师们将课程改革作为一种信仰去孜孜追求的一年!
2012年,郑州市的课程改革还将继续实行“区域整体推进”的行动策略,致力于全市整体推进道德课堂建设,以期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来拉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从根本上实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集体致富”的真正均衡,从而办好每一所学校,建设好每一个班级,提升每一个课堂,发展好每一个学生,让郑州教育的每一个细胞充满活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学生“价值生命”的进一步提升。
2012年,我们将继续以道德课堂构建为目标,继续完善理论体系,探索行动路径,研究推进策略,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学校样本,将道德课堂实践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继续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评价改革研究。在细化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展编写和使用《课程纲要》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和指导教师对学科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增强课程实施的计划性与目的性;通过提高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让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中得以全面落实,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成为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
以提升教师实践道德课堂的能力素养为目标,开发培训课程,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好与中国教育报刊社的道德课堂建设实践操作培训合作项目,通过培训内容、研修形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研究能力、课程指导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师每一节课都能“回答好三个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批实践道德课堂的优秀教师团队,以团队的专业影响力,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更多的课堂成为践行道德课堂的阵地。
以构建道德课堂生态为目标,探索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测试与背景问卷相结合的评价,将学生身心健康、品德行为指数、师生关系等非认知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增强其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以教师的教学生态和学生的学习生态的持续改善,大力涵养区域教育生态,从而彰显区域课堂文化特色。通过与中国教育报刊社对学校领导层道德课堂建设实践操作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激发学校领导的激情与活力,提升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和道德课堂的实践能力,促成学校主动发展、多元发展的局面,催生道德课堂实践形态的百花齐放。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实施教学。加强“导学案”编制和使用方法的研究,发挥“导学案”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探索“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能“轻负高效”地学习;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对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加强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帮助和指导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继续实施课题带动,持续提升教科研品质。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要求,对2010~2011年道德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生成、提升,理清“十二五”期间道德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选题思路和研究思路,推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实施。创新教科研形式,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教研小团队,以课题带动的形式,聚焦道德课堂实践中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组织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加强合作研究,引导教师用专业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校本教研,在同伴互助、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加强区域联动,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同搭建促进经验交流与教师成长的平台。继续继续举办道德课堂博览会,促进区域间、校际间、学科间的交流与分享;继续开展道德课堂建设展示交流会,促进个县区教育局长、教育科长、教研室主任、教科室主任,以及学校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等,道德课堂实践能力新的提升和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