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教育地理:做课改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对话甘肃省兰州教育局局长何泳忠

(2011-12-20 20:26:31)
标签:

区域

教育

地理

课改

推动者

实践者

对话

甘肃

兰州

教育局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区域教育地理:甘肃兰州

甘肃省兰州市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此担任教育局长,有怎样的困惑和教育思考?如何从多维空间中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教育、去培养想办学、善办学的“教育家”型校长,打造兰州的“教育品牌”?本期,我们对话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

 

做课改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对话甘肃省兰州教育局局长何泳忠

 

把课堂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战场

中国教师报:作为教育局长,必然要关注区域教育质量。您追求怎样的教育质量?

何泳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乃至同一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我们所追求和倡导的教育质量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全体发展的质量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个性发展的质量观。

教育以培养丰富向善的人性、完善健全的人格、德行高尚的人品,来实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的质量就是自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从长远看,是把个人的幸福生活与国家民族的进步有机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因此,我们的教育质量不能扭曲人格、损害人性,不能破坏人的自然属性,更不能以某方面的发展牺牲多方面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不科学发展去硬发展却是无道理。

 

中国教师报: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您所追求的教育质量?

何泳忠: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有很多,目前最重要的,则是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聚力师资,聚焦课堂,以生为本,服务教学。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主抓手,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要质量。其次,教学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自主学、合作学、探索学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少教多学,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精心练习、积极交流、自主探究的空间。努力由学生适应教师向教师适应学生转变,增加学习的多样性,丰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毅力的形成、学习品格的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出效果,从而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力的提高,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国教师报:目前,兰州市课改的情况如何?

何泳忠:我是从教学一线走上管理岗位的。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关心理解学生作为教学的起点与过程。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发展自己的主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教学改革的深入,就是要彻底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课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课改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目前,兰州市也在积极开展参与式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推进主动参与、积极构建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方式。

这个模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强调实践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强调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加大自主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这种方法使人的主体力量得到诱发与激活,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灵性智慧得到启迪,自主意识和主体人格得以养成,从而实现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本土教育专家更需要“长出来”

中国教师报:这样的教育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您也曾指出,素质教育必须要高素质教师来推动。一切教育因素中,教师最关键。兰州市在教师培训和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何泳忠:变革课堂教学,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兰州市加大了对教师培训培养的力度。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名、优、特教师的培训,着力打造以全体教师为基础,以教学新秀、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为支撑,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以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为龙头的“金字塔”型师资队伍结构。

为此,我们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创建一个既加大开放,又注重创新的新的队伍培养机制,让我们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走出去学,把外地的名家名师请进来教,从而促使我们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成长起来。

特别是我们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前中央教科所)合作,开办了以兰州校长为主要学员的“全国校长发展学校”,每届4期,长达两年40余天的脱产学习,通过名家讲座,名师指导、名校参观访问等形式,帮助校长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借鉴先进办学经验,吸收有益管理做法,增强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校长们在取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前提下,还要通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结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可获得由该院颁发《全国校长发展学校结业证书》。结业回校的校长,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实践探索,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思想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方法,涌现出了一批追求卓越的好校长和特色明显的好学校,尤其在校长的领导力提升和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带来的效应巨大。

 

教育均衡不是“劫富”

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均衡问题是地方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从微观上来说,课改的意义之一,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均衡和孩子受教育的公平,从宏观角度来思考,您如何理解教育均衡的问题?

何泳忠:教育均衡应当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均衡发展是一个由相对均衡到不均衡,再到相对均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是鼓励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应该是分类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应该是特色发展,而不是划一发展。尤其应当强调的是,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力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济贫”,绝不是“劫富”。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追求教育的简单平均,而是追求教育的高位动态均衡,是扬峰填谷,更是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中国教师报: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会城市,兰州市的教育发展也承载着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其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有效推进?

何泳忠:我认为,兰州市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通过统一城乡学校的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办学经费、配备师资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全面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县区内部不同区域、各县区之间教育发展的横向比较和交流互动,不断缩小区域差距;积极推进联校办学、联片管理与集团化办学;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缩小校际差距。

 

中国教师报:您在担任教育局长的几年间,做了哪些推动教育均衡和公平的实事?

何泳忠:这几年,我们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软件”方面。

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现阶段重要的教育政策。为此,我们积极推动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互动活动,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缩小差距,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发展的“1235”

中国教师报:我们注意到,兰州教育有个“1235”总体发展思路,“1235”发展思路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何泳忠:“1235”即“1个中心带动”、“2个统筹发展”、“3个协调互动”、“5个整体提升”。

具体来说,“1个中心带动”,即发挥兰州市城市四区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教育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体现省会城市应有的中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包涵3层意思:一是突出兰州市城市四区教育对远郊三县一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突出城市四区的城区教育对区域内农村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突出兰州教育作为省会城市教育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2个统筹发展”,一是统筹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发展;二是统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3个协调互动”,一是城乡教育协调互动;二是县区教育之间协调互动;三是学校之间协调互动。“5个整体提升”,一是育人的环境与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二是师资的教育力和领导力整体提升;三是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与管理效能整体提升;四是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整体提升;五是学校的文化建设水平与教育品质整体提升。

 

中国教师报:这个总体发展思路是在什么样背景下提出来的?

何泳忠:兰州教育“1235”总体发展思路是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提出的。省、市发展战略部署都更加强调从区域相对优势出发,整体布局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都更加突出了兰州市,特别是兰州市区在全省、全市都市圈经济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教育属于经济社会的子系统,教育的对象首先体现为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轴线必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点轴布局为前提,教育发展战略必须同步、同构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兰州教育发展战略必须按照省委、市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来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

 

不竭的动力源自鲜活的生命个体

中国教师报: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您觉得教育局长还需要专业化发展吗?如何实现?

何泳忠:当然需要。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指导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努力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因此,一定要注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在深入基层,听课调研,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发展动态等方面,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高自己指导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教师报:您担任教育局长期间,遭遇到怎样的工作压力?

何泳忠:客观地说,我们现今从事教育改革与发展处在两难之间,比如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该如何应对考试升学?在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该如何培养个性特长学生?在教育均衡化的要求下该如何建设名校?在统一性的教育目标下该如何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如何把握教育的公益性追求和市场化取向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的矛盾?如何解决学校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的矛盾?如何在公众高度关注下开展工作?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和不断上升的成才渴望?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再如,当前办好教育面临四大困境:一是绕不过的评价机制,二是说不通的传统观念,三是理不清的媒体炒作,四是放不下心的学校安全。这些困难和困境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大、头绪多、责任重,因此,我们既要仰望蓝色的天空,又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既要敢于面对现实的教育发展困境,又要切合实际应对挑战,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展开我们的实践。

 

中国教师报:从一线教师,到今天的教育局长,特别是面对如此多的困境或者压力,您还能体味到职业的幸福感吗?

何泳忠:我从事教育事业30余载,有这样一种认识: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从辛勤劳动中获得的,如果我们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就会付出毕生精力,奋力拼搏;如果我们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就会投入全部心血,执著求索;如果我们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就会灌注所有思想,创造卓越!基于以上的认识,联系到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纯真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一颗颗渴望被爱与关怀的心灵,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和不竭源泉,也有信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洒天下”的温暖。

 

链接

何泳忠教育语录

◎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主阵地是教学,主渠道为课堂。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展。

◎教师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课堂教学,直面鲜活的生命和求知的纯真心灵,若没有智慧的灵光闪现,光有枯燥乏味的说教,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只有对生命的敬重,甚至敬畏,才能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永远产生不了智慧。

◎要努力追求具有广泛参与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的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理想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树立全局观念,注重生活的关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三心”:事业心是从事教育的动力,责任心是从事教育的本分,爱心是从事教育的根基。

◎教师不搞教研就过不好教学生活的好日子,不搞教育科研就过不好教育生活的长日子。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坚持理想,面对现实。如果只有理想没有现实教育走不远,只有现实没有理想教育走不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