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广西钦州:打造北部湾“蓝领”摇篮
(2011-07-10 20:41:53)
标签:
区域教育地理广西钦州打造北部湾蓝领摇篮 |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
区域教育地理·广西钦州
继“两基攻坚”(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后,广西于2008年打响了“职教攻坚战”。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的钦州市,围绕“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打造强优广西北部湾职业教育园区”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职业教育攻坚各项工作,职教攻坚各项任务目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创了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
打造北部湾“蓝领”摇篮
——广西钦州市教育局局长陈锦山谈职业教育攻坚
本报记者
“一把手工程”保驾护航,助力职教新发展
中国教师报:据我们了解,地处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自2008年至2010年开展职业教育攻坚三年计划,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取得显著成效,迅速扭转了职业学校基础设施长期薄弱落后的面貌。请您先介绍一下钦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陈锦山: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也是北部湾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枢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据预测,到2015年,钦州市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0万人。这些人才从哪里来,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其中,很大部分依靠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
钦州市现有职业院校21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20所),在校生近5万人,专任教师1293人,开设有数控、机电、会计、环境保护与监测海洋等50多个专业。近年来,钦州市抓住广西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实施机遇,积极筹措教育经费,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职教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教师报:我们知道,教育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钦州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党委、政府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陈锦山:2008年以来,钦州市围绕“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打造强优广西北部湾职业教育园区”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职业教育攻坚各项工作,职教攻坚各项任务目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创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这得益于钦州市委、市政府把职教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了政府统筹,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在组织保障上,市和县(区)逐级成立职教攻坚工作领导机构,市成立钦州市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市县(区)把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职教攻坚领导小组针对攻坚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采取各种超常规的办法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重点突破职教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扩大招生等各个瓶颈,市领导还经常深入各中等职业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及时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扎实推进全市职教攻坚的各项工作。
以钦州市职教园区建设为例,该项目被定位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列为市委市政府重大督办项目,作为检验政府执行力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首席代表制”和“问责制”,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中国教师报:教育事业的发展,硬件建设是基础性工作,钦州市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陈锦山:首先是畅通经费渠道,为职教攻坚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按攻坚任务要求,市和县(区)政府将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经费。3年间,全市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共计近600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收入按规定主要用于学校发展和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比例不低于5%。
其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一是狠抓品牌专业建设。多方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购置数控、模具、精细化工、汽修等专业实训设备,充实了各专业实验实训室。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钦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和浦北县、灵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的顺利建成和其他中职学校基础设施改造,为中职学校扩大招生提供了保障,学生的住宿、教学、生活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占地面积为420亩、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钦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就是在职教攻坚期间建成的,现代化的设施条件使得她具备了发展成为广西一流、全国知名的中职学校的巨大潜力。
此外,狠抓项目申报。向中央财政或自治区申报的专业设备建设项目得到顺利获批并已立项建设。以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为载体,积极建设北部湾职业教育园区。目前,已建成钦州市职教中心、灵山县职教中心和浦北县职教中心,形成园区3大中心服务北部湾的新局面:市职教中心作为“广西北部湾职教园区”,是教育部和广西共同规划建设的广西四大职教园区之一,规划用地1500亩,计划用6年时间(2008至2013年)建成,建成后实现在校生3万人,年平均培训10万多人次的规模。灵山县职教中心由3年前的170亩扩大到现在的400亩。浦北县职教中心占地面积300亩,将于2011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创新体制增活力,探索职教管理新模式
中国教师报:看来,钦州市职业教育的硬件建设卓有成效,那在软件建设如机制创新等方面,钦州市做了哪些有效的探索?
陈锦山:在没有开展职教攻坚之前,我市职业教育总体基础比较簿弱,部门办学、条块分割的状况长期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教攻坚期间,我市以建设3个职教中心为抓手,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格局。
一是盘活原有职教资源。我们把市直10所中职学校以及县区各中职学校资源盘活,其中盘活了钦州市财经中专、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钦州市机械工业学校等3校资产约1.9亿元注入市职教中心建设。
二是整合现有职教资源。把原来分别属于财政部门、农机部门管理的3所中职学校归口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改变由部门办学为政府统一办学、由部门分散管理改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通过此项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打破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办学的僵局,实行政府统筹、集中办学的新机制,在广西率先创新职教机制,树立了典范。
三是解决编制及财政供养问题。核定市职教中心编制20名,核定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总编制521名(比原编制增加400名)。对迁入职教园区办学的中职学校教职工的工资拨款由以往的每年定额拨付不足200万元,提高到每年全额拨付超过800万元。对迁入职教园区办学的学校公用经费由以往的不足100万元,提高到每年由市财政拨付1000万元。
狠抓招生扩规模,适应市场育新人
中国教师报:在许多地方,生源问题成为职业学校发展难以突破的瓶颈,钦州市在这方面有何创新和突破?
陈锦山:为了更好地做好招生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机构,完善机制。成立了职教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职招生督查组”,实行“阳光招生”,杜绝“有偿招生”和“生源封锁”等违规行为。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工作,将招送生任务分解到县区、职校和初中学校,责任到校到人。三是狠抓宣传,积极引导。四是领会政策,挖掘生源。重视抓好“返乡农民工”等8大群体的招生工作,通过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就业技能。五是加强管理,督查到位。对国家助学金发放情况进行督查,要求学校规范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审批、发放与管理,确保助学金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
通过3年的努力,目前钦州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达到5万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接近1∶1,职教攻坚各项完成指标在广西排前2位。
中国教师报:生源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进口”上有了保证,如何保证学生就业“出口”上的畅通?
陈锦山:钦州市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办学条件的同时,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紧紧依托市场、调整专业设置,打造品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相结合,确保毕业生就业,大力发展地方产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架构校企合作平台,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力推进就业基地和就业市场建设,努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着力开辟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空间……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同时,成立钦州市校企合作促进会,通过建立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引导毕业生选择在本地企业实习和就业,与中石油广西石化有限公司、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缓解了企业缺工问题。目前,全市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总共44个,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7%。
抓师资促教革
中国教师报: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教师是关键,钦州市在这方面如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陈锦山:钦州市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攻坚的重要环节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着重培育双师型队伍,着力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参照自治区制定的中职学校编制标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核定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编制,按规定配备专任教师。二是制订实施《职校骨干教师考核奖励条例》,在岗位考核、使用和奖励上向骨干教师倾斜,通过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努力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2008年以来,我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邀请专家教授到学校作专题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中国教师报:近年来,钦州市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怎样去克服?
陈锦山:经过几年的努力,钦州市突破陈旧观念,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确立了职教优先发展战略,随着职教攻坚经费的投入跨越提高,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提升了钦州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仍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偏低是困扰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中职学校专业老师开展技能训练指导能力亟须提高。
另外,职业学校招生成本普遍较高。受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不少群众对选读中职学校仍存在着不少误区,这给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了克服困难,每年,各中职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由此带来的招生成本比较高,也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但我们有信心在下一步的后攻坚阶段,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奋力攻坚,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争取在抓项目建设促整合、抓招生促进就业、抓师资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抓出实效,抓出经验,为职业教育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链接·新闻
广西职业教育攻坚有成效
广西从2008年至2010年开展职业教育攻坚,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取得显著成效。广西人民政府于6月14日至6月21对各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广西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李清先认为,职业教育攻坚将为广西加快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规模方面,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0年底,广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09所,在校生91.7万人;高职院校41所,在校生30.6万人。目前,全区职业院校年均输送毕业生30多万名,承担各类培训超过百万人次,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了一大批合格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广西建立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制度,初步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榜样,全区有大赛”的局面,一大批“技能冠军”和“广西职业教育新时代刘三姐”成为职业学校德智体美和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标兵。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
据悉,2009年3月11日,广西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其中,柳州市工业职教园区规划投入50亿元,占地面积1万亩,入驻中高职院校15所,在校生规模15万人,年均培训20万人次。目前,钦州、北海职教中心工程陆续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