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教师培训:课改师训的四条路径
(2011-06-07 09:49:25)
标签:
看天下教师培训课改师训四条路径链接教育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大规划、长跨度、深层次的教师培训是提高课堂效率、建设教师队伍、打造特色课程的有力推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以“深入实际、关注实践、追求实效”为主线,围绕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和深化,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
路径一:推进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2007年,北京市基教研中心通过组织大规模的主题培训,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各学科在研究过程中将成熟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等随时上网,通过网上互动研讨,探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2010年,基教研中心中小学27个学科的60多位教研员深入平谷、石景山、怀柔三区进行了中小学全学科的集体教学视导,参加研究课中小学教师总计达2300余人。每次视导活动都采用认真安排、提出要求、明确主题、现场听课、现场研讨、现场讲座等流程,深入研究课改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与问题,确保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
路径二:推进关键——打造特色课程。素质教育发展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也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即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上。北京基教研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培训会,对选修模块单元教学和学科社会资源库开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语教研室、音乐教研室分别举办“选修模块教学研讨”活动等,此外,北京还确定了44家课程教学示范基地课程开发蓝图,中小学各学科开展了以“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路径三:推进保障——提升师资素养。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培训实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在相关高校、市区教研室、教科研部门和中学教师中遴选一批既具备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培训者培训”,形成了一支以本地区专家为主、数量充足、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新课程培训者队伍,为通识培训、全员培训提供了理念支撑与技术支持。为了培训内容不走样,不缩水,北京基教研中心创设国内专家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直接互动的培训方式,自2009年起,北京基教研中心连续3年利用暑假组织全市高中教师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参训的实验教师人数达2万多人次。
路径四:推进动力——构建多元评价。北京基教研中心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诊断、引导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大胆创新,不断深化模块考试与高中会考改革,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于洪飞 综合整理)
链接·个案
校本实训助教师真发展
赵采霞
课改背景下,小学如何通过开展丰富实效的校本培训活动?笔者认为,校本培训要明确目标、明确内容、明确主体,更要创新培训形式,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获得实效。
在培训主体方面,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邀请教育大家、教研前辈、上级领导、友邻高手、本校能人、优秀家长等不同层次嘉宾开坛讲学;在培训形式上,学校除坚持灌输式培训外,还采用专家引领式、研讨沙龙式、课例分析式、实践参与式、考察感悟式和个体会诊式等六种培训方式。
通过专家引领,建立校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区教学骨干三级金字塔发展梯队;在研讨沙龙中,集体研讨,相互交流;根据教改需要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确定教研或科研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和探讨,通过课例分析,找出问题和应对策略;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有目的地组织观摩考察;突出个性培训,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某节课、某个环节、某个学生,深入研究,归纳出共性的模式,通过强化课后教学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培训的深入开展,笔者越来越觉得最理想的培训是教师的自我培训,通过外部的环境氛围,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自我剖析与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作者系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