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吴其林:生态区域教育之旅
(2011-04-10 12:38:43)
标签:
转载吴其林生态区域教育之旅论坛回帖探讨教育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从看到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的区域教育“韩世文会客厅”里,发出4月9日世文有约,进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区域教育生态?”的话题预告时,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区域教育的生态,如何构建区教育的生态,连续几日的思考,始终处于一种想说却又不知从何写起的感觉。直到4月9日晚7时40分,我打开电脑,再度思索,想着能提前准备一下,抢个一楼,可还是原先的状态,直到8点钟开始,进入页面,已有几位同仁捷足先登,灵感的火花立马促使我写下了这样的回帖:“区域是一方池塘,教育管理者就应是有思想、有抱负的池水……”脑海中想象着区域教育池塘的场景,澄澈的池水、碧绿的荷花、欢快的鱼群,我描绘着心目中区域教育图景。
晚8点27分,我发上第一个帖子,已是第77楼,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已是相当火了。发贴之后,再浏览读帖,朱雷云老师把区域教育的生态比喻成树与玫瑰,自然、和谐的教育生态,读着读着一种个性、理性、桃园般的生态呈现于脑海,再次对区域教育的图景进行了概括。发出之后,看到了韩世文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信心倍增。
大伙在韩主编的引领下先后进入第二、三阶段的讨论,区域教育的内外条件、实现的途径与方法,这两个话题讨论最多的就是硬件均衡与师资均衡。徐建利校长一语道破:“区域教育的平衡生态=适度的财政支持+有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校长+有一群有责任感业务素养高愿意干事的师资队伍+有主动学习的学生”。当然大家最为关注就是农村教师的成长,行者庄生发言:“能不能在名师的评选上也向农村均衡呢?难道农村就出不了特级教师吗?
从晚上8点,到深夜11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们就生态区域均衡教育的话题展开了激烈深刻的讨论。从图景到条件,从途径方法到评价体系,你一言,我一语;你讲一个做法,我说一种办法,不论你是编辑,还是局长、校长、教师,大家都用公正、客观、积极的心态交流着,学习着,研究着,论证着。有教育现实问题的呈现,有前沿理念方式方法的思考,行进在这样的论坛了,自己的思想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好的就引用作肯定式回帖,有想法就立时敲打键盘发帖,时间充实而飞速的流着。接近尾声了,韩主编作了这样的三点小结:“1、今晚的探讨很激烈,也很有些真知灼见;2、虽参与人数和盖楼层数均未突破上次,但是大家的热情丝毫不比上次差;3、今晚探讨,多是大家即兴发挥,如果大家有好的想法,最近几天再梳理思路,整理今晚建议,重新理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文章帖子,发至这里,我们后期做选题会择优选用。”
朴实而真诚的总结,总是那么感召人、鼓舞人。我也表示把自己的表帖的看法再度整理重新发在专题上。想法得到了版主周芳元的全力支持,他说,这样收获最大。
一晚连续三个小时,我沉迷于论坛里,沉浸于大家的发言里,这样的旅行对个体的成长、推动教育的发展、凝聚起办好区域教育的责任心,应当说是大有裨益的。让我们用心实践,期待着生态区域教育的和谐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