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教育地理·山东高青:教研接地气 课改待花开

(2011-04-08 18:17:38)
标签:

区域

教育

地理

山东

高青

教研

地气

课改

花开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区域教育地理·山东高青

教研活动在区域课改的整体推进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区域内又如何通过创新教研活动,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大发展?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借助“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最大化发挥教研室功能,通过扎实有效地教研活动,让课改理念真正落地,让受教育者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与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区域教研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高青:教研接地气 课改待花开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措施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要不松劲、不变调、不摇摆,有静待花开的定力和耐心。”2011年的春天,经历了5年多课改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为教育局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教育局局长徐培华又一次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重申课改的重要性。

自2005年以来,高青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该县教研室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带领学校在2008年4月探索出“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推进教学改革几年来,高青县教研室通过创新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形式,强化“校际联动”和集体备课的操作,并推出“订单指导”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研有效“落地”,真正盘活了全县课改工作,逐步实现了教育“面向全体”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公平。

今年,该县教研室将继续完善教研的五条途径,推动全县课改工作的“深化”。

 

途径一:

校长论坛——让目标更明确

“新的一年,我们将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内在需求……”3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高青县花沟初中,这里正在举行高青县第十三次初中校长论坛。论坛的东道主——花沟初中校长宋卫国借助多媒体课件,在论坛上介绍学校2011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计划。

此次论坛的主题,锁定“如何推进‘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下‘以生为本’基本理念的落实和师生能力的提升”,来自该县的10余所初中校校长先后围绕这一中心,交流推进计划,展示办学思考。

推进教学改革,校长是关键。高青县教研室适时推出“初中校长论坛”,至今已举办13次。

校长论坛主要针对同一主题进行研讨,搭建校长交流平台,有效促进校际交流,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论坛举办初期,由教研室确定研讨专题,制定活动流程,规定校长发言内容。一段时间后,这种内涵单薄、形式单一的活动,逐渐调动不起校长的参与热情。

如何改变活动状态,提高论坛质量?2008年,高青县教研室改变论坛组织形式,将“组织主体”由教研室转移至“学校”,实行论坛“申办制”和校长发言自愿制。

具体而言,校长论坛由学校自主提交申办方案,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对各校提交的方案进行投票表决,确定承办学校;论坛主题由教研室根据调研情况确定,承办学校则可结合主题,展示管理、教学特色,以及阶段性教学成果;各校校长自愿围绕主题发言,展示本校有特色的做法和值得推广的经验;教研室组织评委会对学校承办情况以及各校校长发言的情况量化打分,最后计入对学校的年终考评中。

“校长论坛帮助校长成为某一问题的专家,从而实现校长指导教师课堂教学高屋建瓴、切中要害。”高青县教研室主任高晨胜如此解读。随着组织形式的改进,校长论坛也由“一元”变“多元”,校长的主体意识增强,研讨内容更加丰富,创意百出,论坛越来越开放,质量也越来越高。这种论坛形式,极大地调动了校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展示内容,校长们也都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认真总结经验。

记者在花沟初中了解到,在筹划本次校长论坛前夕,经过全体师生反复讨论,花沟初中修改了自己的校训,新校训确定为“让幸福与我们同行”。论坛上,花沟初中的师生代表用朗诵会和情景剧的形式,展示了他们推进课改的痛苦、快乐与收获。因为如今的学生学得快乐、自主、负担轻,教师从中获得了职业的成就感,他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幸福,也在幸福地成长着。因此,“让幸福与我们同行”成为课改进程中,激励和引领花沟初中发展的新“文化”。

高青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士学在论坛上强调:“2011年,各单位要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在总结、反思、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学校推进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考核的比重,切实将课堂改革推向深入,让改革发挥最大效益。”

 

途径二:

教师论坛——让认识更深刻

“能够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学习经验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的有效作为。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态度,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生成……”高青县实验中学教师吕茂峰,在自己的一篇报告中阐述自己对教学行为的认识。

“不要为激励而激励,为评价而评价。在鼓励的基础上,一定要指出学生认识上的错误。”

“要有系统的评价标准,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通货膨胀’……”

“要坚持让学生先评价,要先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内评价……”

高城初中的谷继艳、高青三中的许翠娟、花沟初中的张新波三位教师,都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积极作用。

“我不同意刚才那位老师的观点。将余光中《乡愁》中的‘母亲’改成‘俺的娘呀’,并不一定全是学生的恶作剧,这或许是他的生活体验。我认为这恰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俺的娘呀’正是我们山东学生的生活语言,把‘母亲’换成‘俺的娘呀’或许诗的情感色彩会更浓,下面我朗诵一下试一试……”唐坊初中乍四兵老师再次朗诵《乡愁》,让人潸然落泪。

这是2010年12月3日,在高青四中举行的“高青县首届优秀教师论坛”的一些片段。县教研室教研员和全县初中16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来自全县初中学校的12名优秀教师,围绕“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作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论坛采取了现场讲解、全体参与、交流研讨的模式,各主讲教师除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外,还必须回答与会教师的即时提问,中间还穿插评委点评、课堂教学展示等环节,论坛现场精彩不断,气氛热烈。

记者在该县教研网上观看了这次论坛的录像,注意到了几个细节:一是会场里面8个无线话筒不够用,很多教师为发言提前“抢”话筒;二是很多发言教师被主持人一再提醒注意掌握时间;三是很多教师在会场上写纸条互相交流;四是论坛持续到下午五点多,老师们依然不肯散去。这与许多传统的县域教研活动中教师晚来早走、边听会边打瞌睡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研讨式”教师论坛,真正调动了教师的热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让他们在碰撞中实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坚定思想。

高青县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定期开展教师论坛,打造县域优秀教师智慧碰撞的新品牌。

 

途径三:

校际联动——让探讨更深入

2009年5月,高青县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第一轮“专题研讨 校际联动”活动。至今已到第五轮。记者采访的当天,正好该县教研室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第五轮“专题研讨校际联动”活动的通知,这次活动历时两个半月,专题为“探讨‘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先学’”。

高青县“专题研讨 校际联动”活动,是指某一学校联合县内或县外几所学校,开展同一专题的“教师论坛、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等活动,通过校际联动探讨同一问题,交流改革成果,达到“共进共享,互促共赢”的目的。活动前期,县教研室提出活动专题和活动要求,活动期间各科教研员组织专家团队,对活动进行现场点评,并对活动进行量化计分。

活动开始前,教研室组织教研员汇总一段时间以来,各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制定本轮活动的专题、组织形式等。根据专题,学校自愿联合县内或县外办学水平相近的学校,共同开展系列研讨活动。

活动过程中,联动学校的教师先分学科举行教师论坛,围绕专题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研讨。教师论坛结束后,每所联动学校推荐一名学科代表,分别在学校执教同一个课题的观摩课。各位执教教师面对同一教学课题,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教学资源的不同选用,实施课堂教学。之后,由联动学校的教研组长主持开展课后交流反思,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针对活动专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讨。

一般情况下,一组联动学校有3至4所。除论坛外,同课异构、课后交流在所有的学校都要开展一次,让教师感受不同的学生,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师,实现教法、学法的自然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的专题越来越具体,如第三轮的专题是“学生自主充分的展示”,第四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作为”。

很多学校的眼光也逐渐投向了县外先进学校。在第二轮活动中,花沟初中、高青三中、高城初中3校邀请了临淄区高阳中学一起开展活动;在第四轮活动中,高青县实验中学更是联合张店区实验中学、周村区城北中学、淄博师专附中、桓台县世纪中学持续开展了5周的活动。

由于看到了活动对教师的促进作用,高城镇教育办公室也组织了全镇的小学与周村区油坊街小学和桓台县起凤镇中心学校开展联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专题具体,教师交流充分,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就更加深入。同时,活动之后的教学反思,也在促进教师的成长。高青县实验小学就倡导教师每天反思,每课反思,李晓红、韩明河、邹莉等人,几年来的反思汇集起来,就成了厚厚的一本书……

 

途径四:

 集体备课——让设计更高效

“我觉得刚才那位老师关于比例基本性质这一课的设计,注重了让学生探究得出‘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却忽视了它的逆用的设计,这是一个难点。建议分‘谁是内项、谁是外项、是谁的内项、是谁的外项’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才能思路清晰,有章可循。”黑里寨初中张晓英在县级集体备课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发在场教师的思考。

其实,高青县的集体备课也是“互动式”的。

高效的课堂源于科学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源于有效的集体备课。2008年以来,高青县大胆取消了教师的备课本,创新县级和校级集体备课方式,做到县级集体备课备细重点课题,校级集体备课备好每个课时。

县级集体备课从“课题来源、主讲人发言形式、增加反馈评价”三个方面改革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教研员先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学期教师最想集中研讨的教学课题,之后,将确定好的课题提前下发到各学校,教师围绕确定好的课题准备教材解读、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时,由学科负责人先组织分组讨论,然后抽签确定课题主讲单位和主讲人,主讲人展示对规定课题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随后,由学科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该课题进行提问、答辩。

这样,每个教师都成了有准备的主讲人,每个人都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科负责人与主讲人的答辩互动,教师之间的讨论互动,使大家的静态发言变为动态讨论,增加了集体备课研讨的深度,也让最终产生的“导学案”更有典型性。

备课结束后,各单位将自己的材料上传到“高青教学研究网”,供全县教师共享,校级集体备课时再将这些资源修改,研究制定出每个课时、师生共用的“导学案”,以进一步契合本校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目前,以黑里寨初中为代表的“五步”校级集体备课模式,已经成为高青县,乃至全淄博市的“样板”。

 

途径五:

订单指导——让教学更有效

“教研员来学校,讲的问题不一定是我们遇到的,想要解决的。而订单指导,指导的则是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所以,现在教研员下校指导的时候,我们会专心致志,有时候会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一位教师这样表达他对“订单指导”的感受。

“我们学校语文组总结出了‘推敲赏析课’、‘品读涵咏课’、‘视野拓展课’三种新课型,我们向县教研室提交了订单,想让县教研员来‘把把脉’。”采访时,高青县中心路小学副校长焦明告诉记者。

高晨胜介绍说:“为激发学校、教师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县教研室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本着‘回归主体,贴近需要’的基本原则,创新性地开展县域教研活动,使教研接了地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回归主体”,就是确立学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研室只是提供指导、协调、服务等作用。而“贴近需要”就是学校、教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组织什么主题的教研活动,因为针对性强,活动自然高效。

每学期初,高青县各学校将上学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将学校、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制作成“指导服务订单”,提交县教研室。教研室对订单加以梳理,将共性的问题立项为县级课题或申报市级课题共同研究解决。对于个性问题,教研室和学校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并跟踪指导,直至问题的彻底解决。

比如,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初期,很多学校、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的问题。在综合各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教研室梳理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课题,并申报立项为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申报子课题,每个教研员联系一个子课题。

教研室根据课题联系人反馈的情况,定期组织教研员到学校指导、参与子课题研究。樊林初中承担的子课题是“如何科学划分学习小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他们发现,分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宜,这样既便于适时合作,也有利于教师的及时指导,更不至于小组“集体跑偏”。而对于班额较大的班,他们探索出“8人一大组,将大组再分成两个4人小组”的方法。合作学习时,以4人小组为主,教师则对8人大组进行指导。

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运行机制”的过程中,高城初中发现有一些优秀学生霸占话语权的现象,于是,他们尝试由小组长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合作学习后每个组员轮流发言,做到“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发言权”。教研室对这些经验及时加以总结,并向全县推广……

“订单指导”增强了教学指导的针对性。教研室查问题不再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而是更深入、更有效,解决问题更到位,使教研工作真正落了地。

正是得益于教研室的创新工作,高青县的教研工作,通过5条途径的有效落实,整体上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较强的助推力。几年来,高青县先后在“全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等高层次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经验,还承办了“全国生本教育研讨会”等大型会议,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高青课改之花,正徐徐开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