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慧明:三举措力推县域义教均衡发展
(2011-03-29 13:01:54)
标签:
辛慧明举措力推县域义教均衡发展山东安丘师资水平教育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根据山东省安丘市多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要实现县域内义教均衡发展,要从抓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农村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整体提高3个方面入手,深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整体加以推进。
一、合理资源配置,缩小地域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布局调整和优化建设,安丘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逐步缩小。此项工作的开展,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始终通盘考虑,科学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规划。一是从抓教育一体化管理入手,推进城区优质学校兼并,或以托管方式与农村学校对口办学,合理确定优质学校和划分对口学校,科学建立一体化管理和考核机制,把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落后学校,把城镇校长和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让优质资源“活”起来,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自由流动。二是从抓教育投入入手,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坚持基本建设与内部设施配套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三是从抓教育内涵入手,着眼于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的指导,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从抓信息共享入手,集合全市优秀教师的教案、试题、课后反思、教学视频等,建立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库和教育资源信息网。以组建局域网的模式覆盖全部中小学,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信息化教育。
二、发展亮点教育,打造特色学校,努力实现城乡学校实力均衡化。建设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品牌教育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落实。近年来,全市各级学校按抓特色、出亮点的思路,结合实际加大了农村校本教研力度,加快了校园文化、高效课堂、和谐校园等建设。目前,全市建立了教师校内和乡镇合理调配机制、编写了切合本校和本地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95%以上的学校确定了特色发展路线。
笔者认为,推进城乡学校实力的均衡化,一是要抓学校特色的确定,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改变千校一面的僵化局面。二是要抓班级教师的合理调配。学校需要结合每位教师的特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合理调配各级各班教师,实现师资优势互补,实现班与班之间的师资均衡,避免“择班”问题发生,为特色教育的实施予以有力助推。三是要抓加大校本教研,建立名师工作室、中心学校教研组、校内教研组、校际联动教研组的“塔式”教研网络,通过“来回磨课”、“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有效形式,提高农村校本教研力度,解决农村学校特色教育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学校特色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公平施教,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优质公平教育。安丘市针对乡镇教师老龄化严重、专业教师匮乏的现状,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考教师,其中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学校。加大了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并组织城区教师“送培到校”。同时下大力气拉平城乡教师收入水平,实现全市教师工资统一发放……
笔者认为,要实现每个学生享受到优质公平教育,不仅要做好师资力量的均衡,还要从细处入手,抓好教师施教公平。一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抓好公平施教过程。通过建立健全一系规章制度,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教育和引导教师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每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三是做好教师心理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要教育和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应差异、发现闪光点,尽可能多地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在享有公平教育的同时成就自己的学业。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