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镇安:农村教育与世界接轨(一)
(2011-03-22 11:31:45)
标签:
区域教育地理镇安农村世界接轨vso国际组织合作 |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
区域教育地理·陕西商洛镇安县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疑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古称安业县的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在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笔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该县也是陕西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县。但这里的教育却没有因为贫困而闭塞、停滞,反而从“镇老六”的落后中奋起直追,主动争取与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简称VSO)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创造出西部贫困地区与世界接轨的“野山”教育奇迹,一时传为美谈。
镇安:农村教育与世界接轨
回望:苦涩的“野山”教育记忆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曾是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屡获国内外大奖的故事片《野山》的拍摄地,所以“野山”曾一度成为镇安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那时候,镇安的基础教育质量一直不高,被兄弟县习惯性地称为商洛七县的“镇老六”。与其他农村贫困地区一样,专业师资匮乏,一直是制约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2003年,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连续3年从全县初级中学招聘百余名初中骨干教师,进入新建的第二中学,加之800余名农村代课教师的彻底清退,加剧了县域中小学师资的缺员和专业结构的失衡,不少基层学校没有理化生、数学、英语教师。
据调查,全县初中、生物和小学英语师资的合格率分别是7%、2.7%、0.9%;由于小学英语师资的严重不足,全县213所小学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尽管镇安县从2006年起招聘了600余名农村特岗教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但师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严重。
亮相:一次发言获得专家高度赞许
2010年5月,来自陕西和河南两省的52名中学校长,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为期8天的“清华伟新课改实验学校校长培训班”。这批学员中有一位是来自镇安县边远地区的关坪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张大林学员,他是唯一一位来自农村初级中学的校长。
5月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授、课程处处长、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刘坚亲临授课,并组织学员开展了“农村学校如何推进课程改革”的专题讨论。张大林校长登上讲台,以《用VSO教学模式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为题进行了即兴发言,他简要介绍了已在镇安实施了5年之久的VSO基础教育项目,以及他的学校利用与课程改革相吻合的VSO理念、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当他结束发言,走下讲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刘坚教授激动地说:“诸位校长,请你们永远记住这位来自陕西省镇安县关坪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张大林校长和他的VSO教学模式。”
VSO教学模式究竟有何神奇,竟然能够博得全国知名课程改革专家刘坚的高度赞许?
突围:国际合作主动接轨世界
有眼界才会有境界,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当年面对当地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镇安教育人痛定思痛: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不能仅靠分配和引进,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与思路来培养。
凭着“野山”人不怕苦、敢闯敢干的劲头,镇安教育人把视野聚焦于发达的欧美教育,希冀通过与国际组织开展高层次的合作交流,不断聆听窗外的声音,打开一扇扇教育改革开放之窗。
2005暑期,为了解决全县初中英语教师口语水平差、教学质量低的问题,镇安县教育局主动争取到了与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简称VSO)联合培训初中英语教师的机会,2006年与VSO继续合作培训小学英语223名,为全县培养了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确保了小学从当年起从三年级开始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英语课程。
2007年,镇安县教育局借助先期合作优势,与VSO北京代表处签订了为期3年的VSO中国贫困地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项目合作协议书,该县因此成为中国首家以县为单位与VSO合作实施基础教育项目的地区。
根据协议,镇安县教育局与VSO从改善学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生为主教学法推广、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领域全面开展基础教育合作,争取合作经费50万元,吸引了来自英国、德国、荷兰、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等国的11名洋专家和北师大、陕师大等高校16名研究生到镇安,指导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培训专业师资、传播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镇安VSO基础教育项目遵循“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培训为本,整体推进”思路稳步实施,各子项目先试点再推广,先后举办学校各层次管理者培训、各学科培训、教研员培训、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53期,共计培训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及家长1万人次。全县中小学85%的中小学教师和全体学校管理者都接受了VSO国际专家及县域知名专家的培训,接受了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并在国内外专家的示范指导下,实践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
行动:项目“落地”产生“裂变”效应
5年的项目合作,使VSO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镇安县中小学扎下了深根,并为镇安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镇安得到实质性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镇安教育突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帮助镇安闯出了一条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突破发展之路,创造了“野山”教育的奇迹。
荷兰籍专家Nicole女士曾于2008在镇安从事VSO教育项目志愿服务工作,担任中小学英语教学顾问,她在镇安培训了多期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她在离开镇安的时候,留下了《孩子们是VSO项目最大的受益者》的项目评估报告,从报告朴素的记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项目“落地”后产生的“裂变”效应:
在刚来镇安之初,我所去调研的学校领导都说:英语是孩子们和老师们最头疼的课程。然而,当我要离开中国时,却惊奇地发现:现在的英语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我来到镇安最偏僻、英语师资最为薄弱的西沟乡中心小学进行培训回访,欣喜地看到参加过3期VSO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毛菊老师,正在运用着我所培训的教学方法。在学习“bird”、“dog”等单词时,老师运用画画、角色游戏等多种办法教学,有的小组孩子们用简笔画出“bird”、“dog”等,一边用相应的英语单词注出名称,一边饶有兴趣地发出读音;有的小组孩子们戴着自制的“bird”、“dog”等头饰,兴趣盎然地做着角色游戏。在学习句型“Who’s she?”时,老师设计了“猜朋友”游戏,用幻灯片投影出一位女同学的照片,其他同学提示该女生的相貌特征,发问“Who’s she?”,让背对着投影的同学用“Her name is……”句型来猜,课堂猜出了兴趣,猜出了欢声笑语,猜出了英语口语水平。
下课了,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久久不愿离去,纷纷问老师“下一节英语课上什么?”当老师说出下一节教学内容时,孩子们才欢呼雀跃,鸟儿般飞出了教室。
有一位镇安二中八年级的学生,把运用VSO教学模式的英语科任教师喻为“有魔笛”的老师。他在作文中写道:“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神仙有一管魔笛,当他在村里吹响魔笛的时候,所有的小孩都会向他聚拢,我们的常老师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管魔笛呢?而我就是被吸引的众多追随她的孩子中的一个!”
我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我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VSO的教学模式在镇安已经开花结果……
VSO中国首席代表李国志是这样评价镇安县与VSO合作的战略意义的:“镇安与VSO的教育合作,是VSO国际组织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开展基础教育项目的一个典范,是贫困落后地区与世界教育接轨的成功实践,它探索出了一条在贫困地区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模式”。
成效:广泛合作带动高位发展
国际合作的VSO项目,给镇安教育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始变得快乐自信和高效;二是改变教学方式;三是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促进学校发展的模式,取代了以往以行政管理提高教学成绩为根本促进学校发展模式;四是改变了教育科研的范式,学校已经形成了以聚焦课堂教学、发现小问题、研究小现象、提出小策略的“三小”教科研范式;五是改变了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模式,形成了有镇安特色的五种教师培训模式,即独立培训模式、合作培训模式、主辅培训模式、二级培训模式和联片培训模式。
在与VSO国际组织合作的同时,镇安与香港、台湾、北师大、陕师大、中国青基会、南京凤凰母语研究所等高校、组织或个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提高了镇安中小学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化水平,而且显著地提升了数理化和英语等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管理水平。
从2006年起,镇安的数理化和英语中考成绩跃居全市前列,这些薄弱学科的高考成绩也大幅攀升,2010年商洛市高考理科第一名花落镇安。昔日的薄弱学科已经成为镇安的优势学科。与此同时,镇安县在2008年通过了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验收;次年,镇安县高级职业中学也成为陕南首家晋升国家重点职业中学的单位。
通过与国内外组织的合作,镇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教育的成功接轨,所取得的成绩吸引了国内外合作伙伴和教育同行关注的目光。VSO英国伦敦总部官员,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同行纷纷前来考察交流,中国青基会也多次组织学员赴镇安观摩学习。省内外同行在镇安考察交流后,一致用“洗脑开眼”来形容自己的所见所闻。
为了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镇安县教研室还与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合作办学,开办了陕西师大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开设了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专业,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历提高的要求,现有在校学员600多名。柞水县教研室主任深有感触地说:“镇安教研室开办了一所成人大学,此举对改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韩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