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春燕:特色发展须以学生为本——兼谈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
(2011-02-22 14:02:26)
标签:
龚春燕发展学生为本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教育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特色学校”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不管是学校办学特色,还是特色学校建设,其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重庆市评估院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均衡和特色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学生健康发展办出学校特色。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办出各自的特色”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事实证明,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外援”式学校发展方式,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发展。
特色是教育的品牌,特色是学校的文化,特色是学生发展的外显。一所好的有特色的学校,能引领学生释放激情、发挥特长,实现快乐成长。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特色学校则是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正确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学校发展规划是近年来西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科学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效能,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特色规划的制定、实施、评价与调控过程将会深入、有力地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综合和浓缩,折射出学校理性的光芒。积极地发掘、提炼、建设和发展凸显本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重庆市在规划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对特色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明确学校的“应为”与“能为”,然后确立规划的目标与重点,有的放矢,确实促进学校理性、健康的发展。同时注入学校教育哲学,作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精神内核。并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优先选择以特色项目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的重点。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目标、定位与规划。
其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创建特色学校内涵、过程与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找准突破口、挖掘学校办学特色、凝练特色理论,进而知道学校特色建设实践。
然后,以实验学校为主体,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纵横联合推进模式。即:重庆市教委牵头开展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同时在特色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各区县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各实验学校三级组成的分层次推进序列的“纵”及由不同区域学校、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发展特色学校等组成的各类研究共同的“横”的联合推进模式。
最后,以教研机构为纽带,构筑特色学校建设支持团队。重庆市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在组织各类培训、研修活动的同时,以打造名师、名校长为契机,重点选拔、培养一支教学有特色、办学有思想的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的骨干队伍。
为特色学校发展构建文化特色。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学校特色的建构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建构的过程,特色学校的特色,最终是体现在学校文化层面。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进行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学校要做在前,思在先,用创意来发展特色。通过挖掘自身学校的历史,总结多年的经验,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构建学校特色,赢得社会的认可。
特色办学是一个点,特色学校是一个整体。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就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来说,已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的“创造教育”、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的“象棋文化——走好每一步”、重庆市九龙坡杨家坪小学的“立字立人——书法文化”、重庆市蜀都中学的“红色蜀都,善美人生”,等等。无论如何,特色学校的建设,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这样的特色学校,才是具有真正生命力的学校!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