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培华: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育公平

(2010-10-19 16:54:19)
标签:

课堂

教学

改革

助推

教育公平

山东

高青

教育局

教育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起点公平要求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正常入学接受规定的教育,过程公平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在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结果公平应当立足于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

就区域来看,过程公平的中观层面是指本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物”的公平;微观层面,则是属于“人”的公平,即教育实践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具体说来,是受教育者在学校参与一些教育活动的公平。

近年来,山东省高青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特别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和发展,从而真正促进了本地区域教育的公平发展。

自2005年以来,高青县在区域推进“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五步导学法”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推进教学改革几年来,高青县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成了师生、生生互动的生态课堂。总的来说,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面向全体”的目标,促进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公平。

首先,改革真正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公平:一是在全县区域内推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使得教育科研成果能够在不同的学校间公平地推广、共享,而不仅仅是将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个别学校推广;二是为了促进区域内改革的均衡推进,每一学期我们都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三是“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本身具有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由此看,“五步导学法”教学改革的区域推广,实际上是通过充分挖掘师生自我成长的潜力,达到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公平,而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促进教育均衡的新趋势。

从微观层面上解读,改革也促进了课堂内的教育公平。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改变了大班额情况下受教育者参与课堂学习机会不均等现象。课改后,课堂教学依靠“合作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小组内和组际间的学习交流与学习展示,让每一个同学拥有了更多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则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者;每个小组内都设相应的学科组长,则将担任学习管理的机会给予了更大面积的同学;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则让后进生为自己赢得更多主动成长的机会。其次,小组围坐式解决了由于空间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参与机会不均等的问题,教室里的每一个小组都能跟老师等距离(空间的、心理的)交流,教师资源均等地分配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个个体,从客观上,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作者系山东省高青县教育局局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