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113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凌龙华:教育并非教育一家的事

(2010-09-06 20:12:40)
标签:

凌龙华

教育

一家

生态

子系统

江苏

吴江

政协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教育是社会生态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生活的某一链,因此,教育的事,从来就不仅仅是教育一家的事。许多的教育病,是由整个系统的机制、体制造成的,因此,许多的教育问题也就不是教育自身所能解决的。只有跳出教育,从“上位”和“全局”审视,现行的教育病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症结。
    教育肯定是出了问题,因为教育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人不可能不生病,活生生的教育也就难免要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系统是相互影响的,“链”更是紧密关联的。可以这样说,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异,是现行教育诸如浮肿病、多动症、躁狂症的根本诱因。
    教育之道是什么?翻开《论语》,你会幡然省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不是目的,成人就是成材。一言蔽之,教育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何谓“儒学”?做人需要的学问!何谓“大学”?立人需要的大义!教育是相通的,相承的。新世纪呼唤的素质教育,其出发点和归结点也就在一个“人”字上,只是在实施中被“挤兑”了,走了样,错了位,让人不胜唏嘘。
    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人才观和考评体系。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人才选拔、成果评定上,易操作、最显公平的方法无疑还是统一考试,“数位化”(用分数排名)考量。科举制延续千年,教育改革屡改屡挫,祸首不是制度,而是人,是人的“观念” ——国民集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
    教育硬件的高投入,带来教育业绩的显性高增长。稍加观察,不难发现,当下教育的空前繁荣,基本上是靠“扩招”和“延时”实现的——变“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为“千军万马齐进大学城”。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下的无奈与硬发展后的悬空(毕业即无业、失业、厌业),让人生的坐标扭曲,让教育的神圣使命落荒。教育的魅力何在?我们还需要大而无当、费而无用的教育吗?
    教育不再是“道”,甚而不再是“艺”,教育仅仅是“技”,是谋业谋生谋名的通行证。所学非我所欲,所用非我所学;学时即厌学,学罢即改行。不敢追求理想,不敢步入社会,随波顺流,得过且过。学校,特别是高校,特别是高校中的硕士、博士站,竟成了当代“天之骄子”拒绝成长(事实上是畏惧成长、无能独立)的高级托儿所和体面避难所。如此猥琐状态,真该让局中人猛回头了,也真该让全民齐呐喊了。揠苗助长,空欢喜;水涨船高,才是科学发展。
    “GDP”至上,让教育着实狂欢一阵。而狂欢后的代价也就像“大发展后的重污染”,谁都不想正视,谁也无力兜底清算。寒窗十载翻一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毕业要用近20年时间),而立之年无所立(都市啃老一族日益庞大)。这样的镜头,绝非虚拟,而是实拍,不是抢拍抓拍,而是举手可拍。教育乃“成人”之道,教育理所当然要给受教育者以学成与致用的幸福、以成就与创造的光荣。如果,一切的结果都是空的、茫然的,一切的过程都是乏味的、无情的,那么,这不是真教育。对这样的教育,所有人都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不”。
    当教育把师生这对“学习共同体”,都兢兢业业、辛辛苦苦打造成了应试教育的现代机器,都编程为流水作业线上的超级代码,那么,教育还有什么美好可言?当下,无处不在的绩效化管理,正以“数字化生存”方式把一个个独立的、自由的教育体(学生和老师)绑捆起来,统一设置为考量、评价的“被对象”。置身如此的教育场中,荣誉与耻辱还有多大区别?梦想与成功究竟有多么远!没有“兼容并包”,哪来“思想自由”?缺失必要的独立,教育只能在大行政的驱动下,办学政绩化、领导官职化、管理企业化、学术商业化。教育的严重变异,教育的“特异”腐败,不能不导致人格的可怕萎缩。
    教育的偏差和教育的膨胀,造成了价值追求的偏颇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与集体浪费。读书无用而不得不读,文凭贬值而不得不求,充分而非必要的投入,造就的是可观而不可推敲的教育泡沫。教育素质的自身缺失,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约而同沦为“学奴”。当“就业”认证为最大的教育成果,当公务员考试攀升为全民第一“国考”,素质教育剩下的可能只是一张现代画皮了。是教育外的无形之手(社会价值取向)扭曲了教育,是教育内的有形之手(评价选拔机制)扼杀了成长的自由、尊严、幸福。

                                          (作者系江苏省吴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