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双向五环”模式下的区域课改
(2010-07-22 15:08:15)
标签:
河南安阳殷都区双向五环模式区域课改主体多元教育 |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
“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幸福地工作。”这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是该区整体推进课改后的真实写照。在“科教兴区”战略的统筹下,殷都区举全区之力,以“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大气魄,成立教改“高端智囊团”,引智强兵,推行主体多元教育新理念,刮起思想改革的“头脑风暴”,继而打造出了具有殷都特色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本期特别聚焦殷都区教育,解读其区域课改的样本经验。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
“双向五环”模式下的区域课改
内涵解读: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结合全区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初期阶段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区域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模式——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的,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预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
教师导学:教师课前要依据教材和“学情”认真研制编写融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导学案,构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等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另一方面教也要沿着“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的方向研制一条与学法相应的导学线。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合作:首先关注小组建设,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要研制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
教师参与:教师首先参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和小组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其三,教师要注重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以鼓励。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统一答案。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展示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另一种是组间展示(大展示)。
教师激励: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在三环的基础上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3.重视独立探究,倡导合作交流。4.探究过程中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5.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教师引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断鼓励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产生质疑对抗。3.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4.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5.教师要及时点拨与小结,在学生探究的疑难点问题上做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学生达标:这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验收与评估,即学生自行整理导学案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
教师测评: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点,关注B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C类(潜能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让潜能生也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创新点:
殷都区探索出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具有殷都特色,彰显了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成为殷都教育的一道风景。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殷都区还对学校考试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主要表现出“五新”:一是考试功能新,变一张书面考卷为多元考试;二是考试组织形式新,变统一监考为诚信考试;三是考试结果呈现形式新,变百分制为星级制;四是考试结果反馈方式新,变分数排名为成绩密封档案袋,单独向学生反馈;五是试卷评语新,变“以分数论英雄”为多元评价。
借鉴点:
一、引智:“名师工程”聚人才
为了推进区域课改,殷都区引进名家名师,实施“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殷都区特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原校长姚文俊为该区首席教育总顾问、教科培中心主任,同时也引来了姚文俊主张的融主体教育思想与多元智能理论为一体的主体多元教育思想,这为后来凝练出区域课改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7年7月,殷都区被确立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实验研究”同时在当地学校中开展。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19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组成的殷都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智囊团”,具体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同时,殷都区还聘请全国著名教学专家、原安阳市政协副主席金耀林等安阳市20位知名中小学教育专家为“殷都区教育发展顾问”。
二、定向:课题实验燃激情
在专家的引领和肯定下,2009年3月,殷都区正式确立了主体多元教育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实验路线图,并下发了《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实验研究“五个一”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以“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发展即成果”为选题原则,以“五个一”(小一点、实一点、新一点、近一点、短一点)为切入点,提出了138项参考选题,点燃了全区校长、教师投入课题实验的热情。
同手,殷都区委、区政府指示区教科培中心编印了《幸福阅读•主体多元教育实验读本》,指导广大教师真正从思想到行动全身心地投入课题实验。
三、推行:政府意志动真格
殷都区的课改推进得广泛而彻底,还得益于一个愿意抓教育、善于抓教育的领导集体。区委书记李南沉是一位当过教师的“教育专家”,心中有着浓浓的教育情结。在他的重视、支持、参与和引领下,全面推进教育事业不再是教育内部的事,而是上升为全区的意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建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霞……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殷都区推进教育改革的各种会议上,经常出现在殷都区的各个学校里。殷都区区委、区政府还作出《关于在全区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定》,将教育改革上升为当地的政府工作。
四、送技:“头脑风暴”勤指导
区域推进课改之初。殷都区成立了安阳市首家“教科培中心”,实现了殷都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
2009年7月,殷都区举办封闭式的主体多元教育骨干培训班,拉开了该区培训教育工作者的“头脑风暴”。随后,《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及时跟进,先后几次对该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技术专项系统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真正实现了“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指导,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迅速提升了当地教师的高效课堂实际操作能力。
此间,围绕“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殷都区教科培中心发放“模式解读”征求意见和“课堂困惑问卷调查”,对模式实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预设,并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答汇编成《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100问》,指导教师实践。
五、强兵:教坛竞技不松懈
为了强力推进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建设,殷都区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原则,教科培中心联手多家单位举办“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首届教学节”,启动殷都高效课堂百课大赛。历时7个月的教坛竞技,全区师生人人参与,不仅达到练兵的目的,更能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全面推动区域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