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激情说信仰 校长沙龙论开放
(2010-07-08 08:42:40)
标签:
课改激情信仰校长沙龙开放教育 |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
有的人一直闲着,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总是无聊着,没有留下太多的怀念;有的人一直忙着,觉得日子过得飞快,不觉间风云流转,来不及留下多少纪念。
几个月来,无所谓太忙,也一直没有闲着。我们的《现代课堂》在大家的努力下成长着,我们自身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熟着。我一直希望向着事业的方向努力地做好一件事。如今,我正在这条路上行进着,学习着、坚定着。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更会在学校里、课堂上看到新的生命力。只是,我仍然和许多正在课改的学校校长教师们一样,十分认可却没有进入信仰的高度!
将高效课堂奉为自己的“宗教”的,是我的老师,高效课堂的推广者 李炳亭先生,与他真正的交流次数并不多,但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过,他在全力投入工作的时候,全身的毛病都不复存在——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一种一往无前的执着姿态,一般人无法学得来,所以“一般人”都还走在路上,在他设计的大道上跋涉;“非一般人”则和他一样,很快突围,成为鹤立鸡群的区域“领袖”,甚至全国名人。
有时候,我羡慕那样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课堂谋”的工作状态,只是近而立之年的我,牵扯的负累还多,难以“一心”,只能尽量的让工作和生活都在正常的轨道上走好。
这一次,以课改的名义,20多位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又聚在北京长陵中学,共话“课堂改革与学校文化”。前日晚间,来京的代表和长陵中学的校长教师共聚一桌,我也忝列其中,总共40人围坐在一张半径3米左右的大圆桌前,把酒言欢,可谓壮观。
正是因为共同的课改目标,在“课改共同体”这个平台的助推下,这样的一群人才能经常走到一起,共同谋划未来。作为加入集中的新人,我也在其间受教、感动。
晚间同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张雷先生同住一屋,深夜长谈,也感受到他对高效课堂的高度认可,甚至“信仰”,曾经做过教师又下过海,如今兴办教育的他确实有对教育的深情,自从接触和实践高效课堂后,逐渐对其有了“宗教般的信仰”,他是我见到过的课改学校中极少的有信仰的管理者之一——很多同样“临帖”杜郎口中学的学校,却在一边挑着别人的毛病,找着自己的长处,一边借鉴人家的课堂形式——这些人没有对高效课堂通透的领悟,没有谦虚的学习态度,所以很难有“破帖”的大成功。
昨天一整天,连续两场关于高效课堂和校园文化的大讨论进行的充分而热烈。我没有听完全程,但我领略了其中的激情、真诚和对未来的憧憬。
李炳亭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文化系统”,其体现出的核心气质应该“阳光、开放、向上”。几乎在此基调下,一些课改学校的校长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学校的文化。我想,在高效课堂主导下的学校文化,必然与课堂本身形成的文化相适应、相对接。校园布置得再漂亮,学校成绩再优秀,终究算不上真正的文化。我想,学校文化可以蕴藏在一草一木中,更体现在师生的一言一行中,长期的积淀,历史的传承,以及不断内化的反省与展示,都在为学校文化作注解。
对于重新建构的高效课堂来说,新的学校文化就要在传承中剔除一些落后的、保守的元素,在开放、阳光、自信等元素上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