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学案制作之二:“登山式”导学 分层次达标

(2010-06-09 17:53:04)
标签:

导学案

制作

登山式

导学

分层次

达标

教育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学科:数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前景学校(小学)
    主备人:衣新富
    看点:导学由易到难,呈现“登山式”过程。
    要点:花桥前景学校的导学案所呈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目标,它要体现出“三维”;其次是“登山式”的导学过程,其中涉及的题目都是由易到难,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再其次是学生在激烈讨论过程中的知识拓展以及教师对方法的提示;最后是组内分工建议,要求对所学习的内容,A层同学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B层同学能在A层同学的帮扶下与A层基本持平,C层的同学要不甘落后,勇往直前,在A、B层同学的帮助下基本达标。

    学习目标:
    1. 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过程:
    一、忆一忆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
    (引导:要综合运用学过的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实际的问题信息,有不同的运用价值。)
    例: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同样的笔记本5本,小华用去多少元?
    二、学一学
    例:有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则甲、乙杯果汁同样多,问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同学们知道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内,乙杯增加了40毫升,而甲杯就减少了40毫升,这时两杯果汁同样多,都是200毫升。要想求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我们只要把乙杯增加的40毫升再倒回甲杯中就解决了。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示这一过程。
    快乐体验:解决这个问题时,除了要用到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还可以用到“倒过来想”的策略。甲杯倒入40毫升果汁后,两杯果汁同样多,求原来各有多少毫升?只要将倒入乙杯中的40毫升再倒回来就可以了。
    三、知识归纳
    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倒推回去求出结果。为了更好地理清思路,解答时可以将已知条件摘录整理,以便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四、练一练
    小明的年龄乘5后加上35,再除以5,得数是19,那么小明的年龄是几岁?
    (引导:用学到的“倒过来想的办法”)
    五、看谁是英雄
    养鸡场有一批鸡蛋要送往超市,第一天送出全部的一半,第二天又送出剩下的一半,第三天再送出又剩下的一半,这时还有50千克鸡蛋。请问原来养鸡场有多少千克鸡蛋?

    补充解读:

这份导学案既包括了群学的内容,也有独学的内容。学习目标的制定采用“登山”式的模式,体现出了“三维”(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导学也呈现出“登山”式的模式,这样由简到难,步步深入。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先是活跃一下思维,进入“忆一忆”环节。这一内容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大致预留了四分钟时间;下一个环节就是例题展示,由浅入深,对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理解,每一个小组所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小组到最后都要进行一次整合,也就是对知识的归纳和对方法的总结,这也正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问题细化,能比较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有一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新鲜又枯燥的,学生的学习成功与否,关键是导学案中对方法的指导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增加方法的多样性,避免学习的单一,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穿插一些“练一练”的题目,内容既可以是专项练习,也可以是综合练习,要做到先易后难;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活动,做到动静穿插,将枯燥的知识分散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实物让学生有直观的体会。方法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在各种活动中灵活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