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时光(12月2日):来自母校的问卷调查
(2009-12-02 22:40:04)
标签:
特殊时光母校问卷调查专业学科实践教育文化 |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
昨天出报,总编签字时感叹一年时间过的真快,又到年底了!
仔细想来,真是时光如流水,匆匆一年又将过去,我们也开始了一年的工作总结,而报纸改版后的岗位竞聘也将开始,但还不知方向如何……
今天收到大学时系里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关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如今她已是学校二级学院的副院长了——大学时她一直是我的领导,是彼此交流多又关系好的师长,毕业后也多有联系。
现在掐指一算,原来走出大学校门已经四年多了!
四年多之后见到一份关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的问卷,似乎很近,又仿佛很远,因为现在所用,几乎没有大学交给我的——许多习惯和兴趣爱好似乎在大学之前便已经形成,只不过大学让我有了更多更自由的实践锻炼经历。不过这次给老师给我的调查问卷做的很是“精心”,针对性也很强,于是同样以认真的态度待之,不仅仔细地做了选择题,还认真地回答了问题。
我和妻子同样是农口专业毕业,但是她现在没有工作,无法完成问卷,而我算是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中的另类,做了与行业毫无关联的工作——窃以为唯一可以联系上的,就是教育是在育人,而农业在育动植物——所以其中的部分问题我的回答其实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比如以自己工作来衡量,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可以全盘否定!但是以站在局外的角度,同样可以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比如关于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首先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农业科学的重要性、农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拥有从事农业工作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入了农行如何爱上农行很重要,甚至比专业培养更重要。但是一旦有志于扎根基层,则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撑以及适应能力、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巩固。所以专业方向的背后,是职业取向的价值教育和引导。
所以,从大一开始,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毕业生资源,邀请发展较好的校友回校去做一些辅导或者引导性的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交流,帮助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树立向前看的信心和目标,甚至可以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毕业生单位参观、学习、实践等。
而以目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无论专业学习如何,首先要学会“工作”,包括接受新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公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我曾在许多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口中听到,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使用打印机、传真机,就更别说处理复杂的数据了。
我想,我以师兄的身份,还应该给他们这样一些建议:建立一种兴趣或者发展一项特长,参加一项有意义、锻炼实际能力的社团活动,并且从中受益,否则及时退出;树立一个职业目标,从事农业或者不是,树立后就要着手学习相关知识和积累相关经验,摆正心态;读几本好书,或者关于专业或者社科类的,知识和文化修养的积累和塑造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养成几种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习惯等。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要只会空谈;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懂得奉献并认识社会……这其中部分我做的很好,但也有走出校门时后悔没做好的,所以“告诫”一下他们,或许能帮助到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