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精彩论道  思想智慧闪光—2009中国名师大讲堂侧记

(2009-07-17 22:41:16)
标签:

名师

精彩

论道

思想

智慧

闪光

2009

中国

大讲堂

侧记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名师精彩论道  思想智慧闪光

——2009中国名师大讲堂侧记

“一位名师从优秀走向卓越,必须经过自我反思!”7月9日上午,北京十一中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的一场题为《从优秀到卓越》的特别报告拉开了“2009中国名师大讲堂”智慧碰撞的序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等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由中国教师报主办,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北京中管智学咨询中心承办的“2009中国名师大讲堂”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名教师、校长。在三天的活动时间里,窦桂梅、钱守旺、陈萍等一批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以推广名师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校长、教师也在大讲堂期间就课堂教学改革话题与各地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展示。

 

走向卓越需要“三个关键”和“一个反思”

李希贵在主题报告中,将一位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总结为“三个关键”和“一个反思”,即:遇到一本关键书籍、一位关键人物、一件或一些关键事件;不断反思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出自身发展的方向。李希贵强调,没有反思,就很难卓越。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学校、校长、老师,却很难出现卓越的学校、校长、老师,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学校总是被赞扬声包围着,“缺乏反思,何谈进步?”

李希贵还通过自己的办学实践,以及在学校进行各种翔实的调查研究和反思,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造就能够“传递赞美”的校园文化。

 

德育应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

参加此次名师大讲堂的一位校长颇为引人注目,他就是河北省肥乡县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自幼肢体残疾他于1991年在家乡办起了肥乡县第一所民办学校——曙光学校,由最初的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2个校区,2100余名学生,成为肥乡县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刘卫昌还因此1997年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在他创办的曙光学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融入了课堂教学,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读《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传统篇章。学校还鼓励学生回到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刘卫昌在办学中一直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他希望学生通过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提高人文素质和弘扬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高。

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是一所拥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校长滕春瑛一直倡导润物无声、细水长流的教育效果。该校近年来在学科德育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最初的研究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到研究课堂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再到探索构架学科德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并总结出一系列宝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研成果。

滕春瑛认为,学校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为突破口,通过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加强对青少年树立正确荣誉观的教育,促进学科教育的有效落实。

 

教育宜针对精神不宜针对文化

电脑就是脑袋插电?当上世纪80年代末期,河南省商丘市的祁建誉创办自己的圣佳童早教园并购买了10台电脑,开始给孩子普及电脑知识时,当地百姓还根本不知道电脑为何物。

此次“名师大讲堂”中,祁建誉提出的观点颇为与众不同,他认为教育宜针对精神不宜针对文化。“精神派生文化,文化消耗精神,精神是全面的才能”。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习惯和开发大脑的黄金时期,而传统的书本文化只能是工具无法启迪大脑,“用书本对孩子有害!”所以,他在自己创办的早教园中一直倡导观光游览式学习生活。

 

借鉴经验因地制宜,创立课堂教学新模式

河北省威县人才学校虽地处偏僻的农村,为了让农村学生“在快乐中学知识,在学习中找乐趣”,自2006年开始,该校大力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先后“临帖”杜郎口,学习洋思,结果课堂教学弄得“四不像”。后来,学校通过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活”和洋思教学模式的“实”,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三三三一”课堂教学模式。

据人才学校的校长耿华武介绍,“三三三一”教学模式即:一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30%;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30%;通过提问展示师生共同探究解决30%;通过教师集中精讲解决剩余的10%。“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一直穿插在各组之间,不断的点拨、引导、启发、指导,保证了课堂的高效进行。”

据了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校还探索解决“新课程改革难”、“90后学生教育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难”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把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昌乐二中成为继杜郎口之后,山东贡献给中国教育的又一所课改新星。”媒体对昌乐二中近些年所取得的教学成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本次的“名师大讲堂”上,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向与会的老师、校长们阐述了他对教育、教学、高考的几点理解:“教育是什么?教育即成长;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培养完整的人;教育是‘育人’而非仅是‘教书’。教学是什么?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教为学服务。高考是什么?高考是通过知识考能力;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高考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

昌平二中全力打造的“271高效课堂”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报曾作过深入“探访”。

赵丰平强调:“我们以‘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作为办学宗旨,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奉行的宗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