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高校打造“第一生产力”

(2009-03-14 18:42:28)
标签:

首都

高校

全国

科技大奖

成果转化

服务社会

打造

第一生产力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首都高校屡获全国科技大奖  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北京高校打造“第一生产力”

今年年初举行的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所属天坛医院的王忠诚院士和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徐光宪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纵观整个2008年度,北京工业大学主持完成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项目等4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的环境监测等百余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北京奥运会的多个环节得到应用,北京理工大学的电动汽车项目、焰火技术等,直接应用于奥运交通保障和奥运焰火燃放……据统计,2008年北京地区高校获得国家自然奖总数5项,占全国高校的31.3%;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10项,占全国高校的33.3%;获得(主持或参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36项,占全国高校的30.5%;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占全国高校的21.7%。

这一串串耀眼的科技成果,纷纷诞生于北京高校,并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北京高校正在努力打造这样的“第一生产力”。

 

人才梯队,让科技创新力不竭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北京高校共有两院院士18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9人,获得国家基础研究创新群体36个。同时,北京高校共承担科研课题3.2万项,科技经费总量达110多亿元,申请专利5641项。

北京已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目前,北京共有普通高校82所,其中本科院校59所,专科院校23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36所,市属高校36所,民办高校10所。截至2008年底,普通高校共有在校生74.37万人;2008年本专科招生录取15.7万人,其中北京生源7.58万人,北京高考升学率达75%;普通高校毕业生19.8万人,就业率94.56%。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北京具有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的高校分别为37所、52所、57所。在校研究生为16.8万人,其中博士生4.4万人,占全国高校的1/5。

无疑,学科交叉融合、人才荟萃的高校是国家基础性研究的主要力量,是重要的知识创新执行主体,更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北京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和综合条件位居全国前列,这为北京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而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则成为北京高校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介绍说,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北京高校的科技教育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北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制定并实施了《北京高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十一五”期间,北京将重点建设20个左右的学科群,400个左右的北京市重点学科和50个左右的交叉学科,还将重点建立30个左右的产学研联合和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其中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支持北京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支持北京高校以联合培养方式选送研究生到国外学习,推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开展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引导北京高校切实把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实施“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支持北京高校开设研究生创业课程,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增强创新意识。

据悉,“十一五”期间,北京还将重点建设20个左右的研究生交流平台。

 

团队合作,让科研成果常出新

回望2008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有4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北京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单位(人)主持完成的项目——材料学院聂祚仁教授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该项目创造性地解决了放射性钍钨电极材料成分与制备方法和产业化现状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大规模工业生产与全球销售应用,形成了深加工、高附加值材料产业的“中国创造”。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项目第三作者、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周美玲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该项目是学校在多年研究积累基础上,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研究的成果,其中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是一个优秀团队合作的结晶。

同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工业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加完成的“建筑结构减振防灾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仅北京工业大学就有建工学院阎维明教授、周锡元院士、纪金豹、李振宝等多人参与。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团队,更是多个团体精诚合作的成果。

在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清华大学20多个院系的百余位专家承担了涉及环境监测、建筑节能、场馆景观设计、场馆风险评估等百余项奥运课题,研究成果在北京奥运的多个环节得到应用。北京理工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电动汽车项目、焰火技术直接应用于奥运交通保障和奥运焰火燃放。而北京交通大学发挥在地铁列车运行控制和隧道工程方面的科技优势,为北京地铁工程施工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保障奥运交通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团队秉承“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不断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阐释和具体筹备工作建言献策,得到了北京奥组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首都师范大学迅速成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监测”项目组,结合重点区域地震以及次生或伴生灾害的风险评估技术,构建地震灾害地区的灾情评估模型,为国家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资金保障,让高校科研春常在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高校有国家实验室4个,占全国高校的36%;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9个,占全国高校的28%;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占全国高校的1/5。此外,北京市还建设了72个市重点实验室和15个大学科技园,其中13家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这些实验室与科技园的建设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北京市一直坚持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较为充裕的资金保障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长期开展。

据郭广生介绍,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150项左右的重大科研专项,实施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与社科计划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主要资助北京市属高校科学研究,每年资助600个左右的项目。同时根据需要,重点培育与支持60个科技创新团队。

另外,“十一五”期间,北京市重点建设80个左右的市重点实验室,30个左右的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40个左右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此前的2007年,由北京市教委与市工促局共建的中国农业大学“都市农业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及市教委设立的首都师范大学“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兽医学(中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均已挂牌。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工业大学等北京市属高校近年来之所以能取得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其不断增加的科研投入不无关系。据统计数据显示,仅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到校的科研经费就高达38409.8万元,同2001年相比,增长了近2倍,年平均增长率约20%。

 

产学结合 让成果转化谱新篇

据了解,近几年来高校的科研经费增长迅速,其中40%左右来自于企业,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90%左右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完成。而目前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前文提到的多项科技成果,均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项目,正是通过产学研结合,所研制的电极实现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航天系列产品、工业制造和民用商品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产品大量出口欧日美,被全球认可,占有国际钨电极市场相当份额。项目还支撑了该行业唯一国企发展为我国最大的钨电极制造厂,建立了世界上首条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工业生产线,年生产达200吨,近三年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钨加工产业及焊接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产业升级和行业技术进步。

同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高坝抗震分析时域显式整体分析法与场址地震动输入确定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已被应用于小湾、溪洛渡、大岗山等重大水电工程的立项论证和抗震设计,还被应用于伊朗德黑兰地铁工程的抗震设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持完成这项工作的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杜修力教授表示,许多科研课题正是结合了工程实践,才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改进创新,最终收获成功。

“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高校应发挥基础源泉的作用。”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表示,“要进一步鼓励和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还将继续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重点建设20个左右的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为构建北京工业发展智力支撑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同时紧密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工作,支持北京高校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共同承担科技项目,重点实施50项左右的校企合作项目。真正让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谱写出更精彩的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