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终盘点表情之忧虑:脚步不因忧虑停驻

(2009-01-02 21:30:06)
标签:

年终

盘点

表情

忧虑

脚步

停驻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年终盘点表情之忧虑

    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进,亦在不断的发展中留下遗憾。回首2008年教育的脚步,我们依然会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这让我们难免生出几分忧虑:为教育的明天担忧,为青少年的未来担忧……

脚步不因忧虑停驻

 

三大问题困扰农民工子女教育

    在5月中旬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央教科所研究员田慧生指出,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无锡、郑州、沈阳、乌鲁木齐等12城市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管理、学习和心理三大问题。

    据调查,12个城市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学籍管理混乱,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来源复杂、学历偏低,学校管理者素质和必要的设备明显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农民工子女的家庭学习环境不如当地学生,其接受义务教育后的意愿与现行的高考政策及考试改革相矛盾。此外,农民工子女在幸福感、自尊心、人际交往、情绪调控能力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同时,广东一些地方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地在农村,选择在城里读书,可能要面临高昂的借读费,留在农村,则又面临与父母分离。这被视为农民工子女在“有书读”之后的又一新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越让人担忧:随着户籍固定性与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加剧,虽然有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是外来工流出地的义务教育经费难以有效使用;国家政策和道义选择给流入地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等依然制约着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担忧就不可能消除。

 

中小学生成为特困一族

    据《光明日报》报道,天津市妇联与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对该市9个区县的1000多位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10.12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8.63小时,中学生每天睡眠7.77小时。85.1%的中学生、85.9%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有10%以上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只有5至6小时,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或很少睡午觉。

    此前,全国各地都曾组织过类似的调查,城市少年儿童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

按照国家提出的“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十小时、初中学生九小时、高中学生八小时”的标准,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正值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显然已成为“特困一族”,令人担忧。

    医学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要素。少年儿童的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完成,睡眠不足会给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带来许多伤害,如造成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能下降;影响自控能力,攻击性增强以及出现多动症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引起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调节紊乱,最终导致肥胖症。

    睡眠问题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课业负担过重等导致他们无法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现实让人无法不忧虑:长此下去,青少年的学业未必都能有所成,身体反而首先垮掉!

 

金融风暴下大学生就业遇寒流

    2008年岁末,面临大学毕业的学子们涌进各种人才招聘会寻找机会。在河南冬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仅第一天就有1.7万余名大学生拥进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场面一度失控。

    在金融危机的寒风吹袭之下,2008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比以往要严峻许多。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测,2009年大学生的失业率将超过12%。而在今年毕业的560万大学生中,到年底估计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

    继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危机后,大学生群体成为了中国新的就业困难户。这样的局面不能不让人担忧:这么多大学生究竟该向何处去?

    政府开始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尝试用行政、财政的手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难题。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成为最时新的两种思路。

    无论什么措施,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更要有长效机制的保障。否则,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读书无用论”也将会再次抬头,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显然十分不利。

    2009年就业新政策的推出,希望能缓解这层压力。

 

高校学子急需补上文明课

    在校园抽烟被称为“口冒青烟”,在图书馆自习室恶意占座称“圈地运动”……岁末,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诙谐”地用4个字来盘点校园不文明现象,以此力促校园文明建设。

    据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校调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手机在课堂上回响”、“公共场合过分亲昵”等现象在高校内普遍存在,高校校园不文明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武汉大学海选的“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中,“便后不冲厕所”是学生反映最多的不文明行为。偷窃他人财物、随地吐痰、图书馆占座、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教学区内吸烟等,都是让广大学生厌恶的不文明现象。

    其实,不仅仅是湖北,全国各地高校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不少高校为此不得不为学生补上“文明课”。但是,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更多的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而如今高等教育还需要为大学生补“文明课”,这是教育的尴尬。

    大学生本应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好体现。但发生在大学校园和大学生身上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却让人忧心:做人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这些大学生都不能遵守,还怎么指望他们在未来更广阔的天地里遵守社会秩序;毫不重视个人修养的人,将来又如何传承国家的文明,展现礼仪之邦的风采呢?

 

农村义教教师保障问题突出

    教育部12月15日发布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主题明确——关注义务教育教师。报告在肯定农村义务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了农村义务教育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报告指出,虽然教师基本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抽样调查显示,近50%的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

    同时,农村教师住房存在政策盲点,国家现行住房改革政策未能惠及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教师无论是在办公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上,都很少能与城市教师相比。

    另外,全国义务教育教师总体规模按现行编制标准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

    无论是农村教师待遇问题,还是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多年来,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不禁让人担忧: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造成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教师无房可住的后顾之忧也会让教师无心教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则让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