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自主排课怎样做好加减法

(2008-11-04 23:14:36)
标签:

高中

自主排课

加减法

特色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自主排课能提高学校探索课程改革的自主性,可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为学生创设更便捷、适合的课程学习生活。自今年3月北京市确定了包括北京二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潞河中学等10所高中为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实验校以来,探索适合不同学校学生特点与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北京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工作重心之一。下一步,北京在规范程序中怎样逐步扩大自主课程设置学校的范围、增强更多高中学校的课程建设力?

    在10月举办的“特色·创新·共享——2008北京高中课改校长论坛”上,经过半年多实践的10所自主排课学校为我们带来了全新视点,本报记者在后续进行的跟踪采访调查中发现,“自主排课中如何做好‘加减法’?”成为学校体现课程实验自主性的关键点。

 

   主题报道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通过自主排课实验,发现新课程设置其实就体现了‘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增加了体育课程设置,增加了校本选修课程特色等。同时,减少了在某一学段会考科目过于集中的情况,减少了高中自主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被确定为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首批10所自主排课学校之一的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徐华谈起自主排课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做“加减法”。

    按照北京市教委规定,拥有排课自主权的学校在教学内容安排、课时长短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那么,高中新课程实验一年多来,这10所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怎样在课程设置上做“加减法”的?又怎样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各自学校特色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标准餐”中怎样科学配“餐”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规定,高中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主要是开设并开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这一规定有实验校称之为给学生配“标准餐”。

    据记者了解,被主管部门确定的可以自主排课的10所高中学校,在2007年北京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之初,就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尝试在“标准餐”中科学配餐,做起了整合课程资源的加法。

    “我们按照‘分年级逐步分层,分学科科学配餐’的思路进行:高一年级以开设必修课为主,以行政班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餐’。但是,为了探索总结经验,从高一第一学段开始,某些科目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选课形成教学班,尝试有限制地跨班选修。”北京市101中学副校长陆云泉介绍。

    据记者了解,像101中学这样在第一学年就开始在“标准餐”上按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的情况在10所自主排课校中很普遍。

    在北京二中,学校第一学年就为学生开设了金工、木工等选修II中的课程;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高二的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提前至高一学习;在101中学和北师大二附中,高一年级就完成历史、地理必修模块的学习并参加会考;在北京通州潞河中学,从第1学段到第12个学段,自始至终设置各学科选修I、选修II的种类课程的各个选修模块教学;在北京四中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高二都安排了校本选修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10所自主排课学校都或多或少地通过学科内、学科间,以及不同年级间的整合,适当调整模块间内容的组合。

    目前,北师大二附中就对语文、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的模块顺序进行调整。如在语文学科中,将第2模块现当代诗歌教学移至第3模块和外国诗歌单元组合,第2模块的古典诗歌单元则进行了拓展,补充诗歌鉴赏知识和中国诗歌史知识;数学学科中,文科实验班在高一第二学段将必修3的第一章算法初步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普通班则在高二第一学段将其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

    “这样做提高了模块教学的效率,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学校学生群体学习潜能的发挥。”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说。

    课时最短的只有30分钟,最长的则达90分钟。这也是自主排课的新生事物。据了解,这10所学校对常规45分钟的课时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调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将每天的7节课改为8节课,每节课由45分钟改为40分钟;而北京二中则每周都至少安排一次1小时长课,常规课仍然是45分钟;北京101中学有30分钟的“微型课”,也有长达90分钟的绘画素描、竞赛类等校本选修课程。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已成为10所自主排课学校在“标准餐”中尝试科学配餐的一种有益尝试,而尝试在课时长短上打破“大一统”则成为这些学校寻求适合学校特色的又一有益尝试。

 

“自助餐”中怎样合理配“菜”

    按北京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规定,高二、高三年级的课程主要以选修I、选修II的内容为主。对此,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有个生动的比喻:“过去课程设置是同一个标准,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出现了‘套餐’,丰富了盒饭的内容;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之后,形成了‘自助餐’。”

    目前,北京第一批高中课改实验生已进入高二年级学习。据记者了解,为了让学生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能根据兴趣特长选择性学习,10所自主排课学校在“自助餐”中怎样合理配“菜”上动足了脑筋。

在人大附中,为高二年级学生提供分层次、有选择的“课程套餐”,理工、经济等方向,人文、社会科学等方向共有多种方案供学生选择。在选修Ⅰ以及选修Ⅱ外教英语选修课中,人大附中会根据学生选课形成教学班,尝试有限制的跨班选修。

    在北京101中学,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自主进行选择性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点菜”,实行“菜单式”的个别化课程管理,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年级或跨年级的走班制。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后,学校提供了分层次、有选择的“营养餐”,分理工经济类、人文社科类两大类,分别有A、B、C三种方案供学生选择;选修Ⅱ课程则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自由餐”,由学生自主选修。

    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学校开发的可供学生在高一至高三年级自主选择校本选修课程主要包括10个类型:即“学生成长指导类课程”、“语言与文学知识拓展类课程”、“人文与社会知识拓展类课程”、“科学领域知识拓展类课程”、“技术领域实践操作类课程”、“艺术领域活动类课程”、“体育与健康活动类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类课程”、“民族课程”和“涉外课程”。

    在北师大附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校本选修课程,比如为弘扬北师大附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学生了解附中而设置的“特色德育”课程;为帮助学生发展自己喜爱的健身活动、形成终身锻炼习惯而设置的“健身类”课程;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潜力或弥补学科发展不足而开设的“学科特长类”和“学科专项技能类”课程;为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文学艺术鉴赏类”课程;为拓宽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多种求知需求而开设的“博知类”课程;为让学生了解机构经营的相关知识,并体验机构经营过程的“实践模拟类”课程……

    记者发现,“选择性”已成为10所学校自主安排课程的价值追求,“特色性”则成为这些学校寻求内涵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加减法”中怎样突出学校特色

    “我们要让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成为二中办学的亮点,我们倡导开发实施‘阶梯式模块’结构与‘生成性’的课程体系。比如,我们的长短课不是上课时间和内容的简单增加、减少,而是科学分析后对整个课程的精心设计。”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一语昭示了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发展的根本点——形成鲜明的课程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这一观点很具共性。在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提出了打造“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校本课程特色”;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袁爱俊校长提出了“必修+专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在北师大二附中,曹保义校长提出了“构建必修课+拓展类校本选修课+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的‘6+1+1’课程体系”;在潞河中学,徐华校长提出了潞河特色的人性化、自助化课程体系;在101中学,郭涵校长提出了“36+1+3”课程结构;在北师大附中,刘沪校长提出了“全人格”课程体系……

    一年多来,10所自主排课学校不断探索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高中新课程实验引领了当前学校教育的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要抓住自主排课与自主会考的有利条件,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过程。”北师大附中校长刘沪道出了在高中课改中谋求新发展的所有学校的心声。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学校在探索过程中,问题与困难一直是存在的。“在课程开设上,由于没有高考准确度目标,心里没底,还是存在一些难度。”“学生自主选课确实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但是在中国国情的大背景下,功利思想、利己意识、家长干预、初中教育的不成熟是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最大障碍。”“由于教师资源缺乏,一些学校学生选不到很多想上的校本选修课”、“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硬件、教师状况等影响严重。”谈起自主排课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甚至学生都有感受。

    “目前高中新课程已从面上推进到点上的深化阶段,遇到的问题将更多。希望北京市的示范高中在改革中有新的进展和突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刘月霞在10月17日召开的2008年高中课改校长论坛上表示。

    “我特别希望北京的高中校都在课改推进中形成各自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也在本次论坛上呼吁。(记者 雷玲韩世文)

 

   特色点击

 

    长短课

    首批进行自主排课的北京四中、北师大二附中、北京101中学等都根据课程特色采用了这种灵活的课时方式,每节课时间最短的30分钟,最长的90分钟,同时包括40分钟、45分钟、60分钟和70分钟等。课时安排变化最多的,一个学校甚至有三种。长短课不是上课时间和内容的简单增加、减少,而是科学分析后对整个课程的精心设计。

    多彩校本课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JA经济类课程是一门培养经理、项目经理的经济、商业课程。在JA的课堂上,除了学生、老师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志愿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JA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师生间的互动,课堂中穿插许多互动性活动。在这门课上,学生在企业顾问的指导下,在课后组成一个微型股份有限公司,在随后的时间里,学生要出售股票、选举行政人员,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保留记录,召开股东会议,清理资产账目(通常是返还盈利),最终解散公司。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体验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学生成长指导类”校本选修课程包括:名家潞河讲坛、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德博诺CORT思维训练、学生性格气质与职业选择、高中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指导、高中学生心智训练营等,从高一第1学段到高三第12学段,安排不同模块,成为每个学生每学期必修的校本课程。

    教育实验体

    人大附中教育实验体(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及人大附中分校组成)中的三所学校高一年级以优质高效的“课程标准餐”,即必修课为主,以行政班组织教学;高二年级为学生提供分层次、有选择的“课程套餐”,理工、经济等方向,人文、社会科学等方向共有多种方案供学生选择。在选修Ⅰ以及选修Ⅱ外教英语选修课中,人大附中会根据学生选课形成教学班,尝试有限制的跨班选修。

    为了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人大附中的游泳馆、艺术馆、乒乓球馆、虚拟科学实验室等供教育实验体三校学生共享。人大附中选修Ⅰ课程以及选修Ⅱ课程适度地供人大附中分校、北航附中学生选修;三校教师也根据需要适度地跨校开设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同时,教育实验体在课程实施上实行三校统一集体备课。在模块的考核、学分认定以及高中毕业会考中,三校还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确保考核的标准统一、规范、有序。   (记者 韩世文 黄佳熹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