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心理重建访谈:灾后“疗心” 挽救“心理资产”

(2008-05-28 18:26:28)
标签:

地震

重建

访谈

疗心

心理资产

四川

校园

家园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可见的身体和物质上的伤害,更有隐藏的心理上的伤害,而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可能更持久更难愈合。当四川地震的赈灾工作从最初的紧急救助阶段转入到长期持续的灾后重建阶段时,对受灾人员的心理救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特别推出“灾后心理重建系列访谈”,希望能对灾区及灾区外的教育工作者、广大青少年有所裨益。

 

灾后心理重建系列访谈之一

灾后“疗心” 挽救“心理资产”

——专访“汇川行动,重建心灵”活动专家团团长沃建中教授

    5月21日清晨,由北京环度智慧智能技术研究所及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共同发起的由心理学专家、公益媒体共同组成的“心理干预特种队”前往四川绵阳,正式开始实施“汇川行动,重建心灵”活动。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担任此次“汇川行动,重建心灵”活动专家团团长的沃建中教授。

 

校园生活对孩子心理健康十分必要

 

    记  者:中国红十字心理救援队此次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主要进行哪些工作?

    沃建中:心理救援队此次赴川,主要工作包括:实地调查地震受难者的心理受伤害状态,并将调查结果反馈,为国家下一步统一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和事实支持;大量培训当地有过咨询经验、心理学背景的志愿者,快速建立一支队伍,让他们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还要对心理受创伤严重的人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记  者:您所在地区的教育现状如何?

    沃建中:震灾发生后,许多地方发生山体滑坡和湖水上溢。位于北川县的漩萍乡中心小学所在地已经变成了深达70米的湖泊,学校位于水深30米的地方,在原地重建学校已经不可能。现在整个北川的教育系统已经彻底瘫痪,很多教师失去了他们的亲人。然而灾区的教师让专家团产生了无限的震撼和敬意。在学校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不少教师就在帐篷中自发组织孩子们上课。他们中有很多已与自己的孩子失散多日,却不能去寻找,因为他们要照顾自己的学生。

    现在在九洲体育馆外已经有慈善机构捐资搭起了“帐蓬小学”,但入学率也仅接近30%,大部分孩子短期内还难以接受到正规教育。孩子长时间脱离家庭、学校的结构化生活,无所事事,会更显得焦虑不安,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灵创伤。

    而许多幸存下来的家庭最大的期望是能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校园生活——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灾后一周到三个月最易出现心理问题

    记  者:地震灾害对灾区的成人和青少年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沃建中:灾难发生后的一周一般属于心理应激期,这一时期人们刚刚经历灾难,心理上处于麻木状态,还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从灾后一周到三个月的这段时期,人们开始对灾难进行思考,容易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包括恐惧感、负罪感、绝望与自杀等,这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我在灾区看到,一些人遭受地震灾难后,出现了严重的恐惧、无助、抑郁、自责、内疚、愤怒等心理反应。如果干预不及时,他们可能长期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并最终酿成精神疾病。而那些孤儿们看上去没有受伤,也没有哭,但这个群体受到的心理创伤更严重,他们眼神呆滞、惊恐,甚至麻木,但是也会有变化,他们在心理上还总希望父母还在,只是出差了,往往还在等父母来接他。

 

需要长期稳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记  者: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进行心理重建呢?

    沃建中:我们会给予他们关怀、接纳和积极的支持,这种积极的支持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慰藉,也包括物质上的支援,让他们获得安全感。还会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心理抚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等。

    当然,一场重大灾难比如地震的发生过后,短期的心理危机干预是远远不够的。灾难带给人特别是当事者的心理伤害可能会持续长达几年的时间,这就需要长期而稳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我接触了一位32年前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中年人,当年他还只有13岁,但是造成的心理阴影30年后依然存在,可见心理救助工作的重要性。

    所以我希望通过对灾民详细的调查,在“汇川行动”之后能为政府部门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咨询报告,尽快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心理援助机构或系统。相对于临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具有专业性强、组织结构完善、服务时间长、辐射面积广等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救助工作。

同时,处在灾区的人们要继续保持勇敢、自信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坦然面对、自由抒解做自己的心灵按摩师

    记  者:心理受创的人如何进行心理自救呢?

    沃建中: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灾难,人们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诸如强烈的恐惧和不安、自罪感、愤怒感,甚至绝望和自杀,这都是正常的。面对灾难,我们除了保障身体上的健康,更要学会做自己的心灵按摩师。

    首先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另外,一定要大胆地宣泄出来;自责心理其实是想挽回亲人生命的一种表现,是爱他们的一种表现,但自责过久会影响我们身心的康复,要面对事实,勇敢地把这种罪恶感说给身边的人;产生愤怒感也可以将这种愤怒向周边的人或者向相关的心理援助人员以言语的形式宣泄出来,听听他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然后冷静下来分析现实等等。

    对于灾难后各种不良情绪的调适,我们可以归结为“坦然面对、自由抒解”几个字。

 

挽救“心理资产” 重建心灵家园

    记  者:那您在工作中还发现了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沃建中:在对当地志愿者的培训中,我们专家组的成员也感觉到:尽管志愿者们有激情,积极性也高,但是实践技术不够,面对不同类型的灾民缺乏有效而恰当的方法。所以我们常常将危机干预的各种方法进行现场演练。所以要提醒即将进入灾区的志愿者们,在来灾区之前需要有心理学教育的背景或者经过统一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心理救助工作中来。

    我5月7日在北大经济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心理资产”的概念,即一个人过得开心、幸福便是积累了一种心理资产,如果总是处在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那他就会有心理负债,这样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时间是不变的,但我们怎样让其更加有意义,更加“富裕”,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所以我们心理救助工作就是在挽救灾民的“心理资产”,帮助他们重建心灵家园。

 

    记  者:对于关心灾区救助工作的人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沃建中:由于国家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措施得当,现在灾区基本上不缺食品,但是衣服还是比较缺的,所以后方的同胞可以考虑多捐一些衣物。

    另外,灾区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校舍缺乏,需要尽快重建家园,解决受灾学生的就学问题。建议外省市的学校对灾区学校进行对口支援,或者多所学校联合起来,捐建希望小学等。

    灾区学校重建后比较缺乏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或者能够有效开展心理救助和辅导的教师。各地报名参加支教的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地方可以组织这些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

 

专家简介

    沃建中: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授,环度智慧智能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担任此次“汇川行动,重建心灵”活动专家团团长。

    出版著作和主编书70多本,包括《智力研究的实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智力篇》、《通向成功的桥梁——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学生心理导向》、《小学生心理导向》、《幼儿心理导向》、《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探索》、《走向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