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高考加分政策激励利益捆绑存废利弊公平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中高考加分:政策激励还是利益“捆绑”?
背景
同时,教育部办公厅于4月25日下发通知,进一步强调中考工作的严肃性,进一步规范各地中考工作秩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教育公平。
嘉宾
王晋堂(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韩
周
徐
现场
加分政策是存还是废?
周强:目前全国的中高考加分,共有两大类:一是照顾性加分,例如对归侨(华侨)子女考生、烈士子女加分等;二是鼓励性加分。这里又有两个小类:一是对学生自身成绩的鼓励,如省级三好学生、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区市级名次的学生的加分,我们称之为直接鼓励性加分;二是对学生家庭成员的奖励,如纳税大户的子弟、博士子女、见义勇为者子女加分等等,我们称之为间接性鼓励加分。照顾性加分往往是国策或稳定当地政治、经济秩序的保护性政策的体现,对于这样的加分,应当予以保留。
韩宏:如何界定中、高考加分的性质,是理解这项制度存在的关键。制定政策的初衷是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评定,现实却是仍走了唯分数的老路,这是现存评价体制无法突破的无奈之举!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所有的学生具备实践性和创造性,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在中、高考中得到体现才是公平的。但实际上,现行考试评价制度是难以做到的。这样就出现了评价的不公平,往往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谁的成绩好,谁就能评上三好学生,中、高考中再享受一次成绩好的快乐。而真正为班级做出贡献,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只能靠边站。我从来不看好给“三好学生”加分的。
总的来看,中、高考加分,有一定的合理性。如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照顾加分等,即带有一定硬性指标的加分,是要保留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存在的意义不大。
王晋堂:从长远考虑,我认为加分政策应该取消。现在的加分政策,其中一类是照顾性加分,比如为了民族政策而加分。这种加分要不断缩小和从严;另一类是鼓励性加分,优秀学生干部加分,各种比赛获奖加分等,现在看来这种加分政策带来了非常大的弊病,应该取缔;第三种纯粹就是“创造”了,比如深圳给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的优惠,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应该坚决取缔。
周强:个人认为,中高考加分既有利于考生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项工作不仅不能取缔,而且应该加强。
徐莉:中、高考加分政策有待完善,但我不同意取消中、高考加分政策的主张。不过,我也深感“加分本为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设,但某些加分项目却在制造新的不公平”。可是,不能因为后面这个“不公平”就否定前面这个为着“公平”、“正义”的努力。教育中更大的“公平”和“正义”是通过加分政策制衡中考、高考中出现的“不公平”而体现的,它属于中考、高考制度的一部分,取消这一制衡,目前的中考、高考只能距离“公平”和“正义”更远。制度存在问题不能依靠取消该项制度来解决。
加分政策利大于弊?
王晋堂:实行加分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对“特殊群体”进行照顾。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有学生自称“裸考”,他们只能凭自己的本事。
其实就当前发展来看,一些少数民族已经发展起来了,比如在北京,满族与汉族从各方面来讲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加分反而拉大了汉族考生与满族学生的差距;当然可能在其他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确实还存在明显的劣势,所以对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为各种比赛获奖学生加分的鼓励性政策来说,其实是一种政策导向,许多学生为了加分而去参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功利性。实践也证明这种做法是弊大于利,应该取缔。
另外如深圳给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的创造性政策,则应该坚决取缔。教育部迅速叫停是非常正确的,这种风气千万不能助长。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两极分化,那些富人已经占据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如果还要给他们的子女加分,那纯粹是给富人“拍马屁”。所以及时“纠正”是非常英明的。
周强:我以为,自建国以来就实行的中高考加分政策,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积极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高考加分政策对学生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病。
现在许多人认为中高考加分“有悖公平”,其实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各地出台的一些中高考加分政策,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应区别分析,不应一概否定。
徐莉:加分政策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利益分配,必须兑现“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的承诺。如果没有做到,它就因有违正义原则而有违公平原则。
韩宏:我以为,中、高考既然加分,初衷是政策引导积极向上,鼓励先进,有好的一面。但任何事又有相反的一面,监管不好,就为弄虚作假者提供了机会。其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伸缩性比较大,有学习好的或中等的,也有学习比较差的。一般学校在考虑上报时,会照顾接近分数线的。从实际效果看,这并没有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反倒让学生产生功利性的意识。我不主张给这部分学生直接加分,但应该评。中考、高考在录取时,可作为综合评价的因素给予关照。这样做要比加分的实际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