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燎干

(2008-02-29 22:21:25)
标签:

正月二十三

燎干

宁夏

杂谈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三,在家乡宁夏的南部山区,晚上人们都要抢着去“燎干”。在门前点上一堆火,人们争着从火上跨过去,我不知道这种习俗从何而来,但“燎干”被看作一种陋习已经在一些地方禁止了。

    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燎干”的文字,讲得倒还有一些道理:据说上古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要生疮害病,家畜、家禽无故死亡,害得人们无法生活。人们为了减轻痛苦,避过灾难,就一连几个月进庙烧香,还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粮,活着的鸡、牛都献在庙堂上。人们的这一行动终于感动了神灵。有个神为了搭救穷民们,就给人们托梦说:“每到过年的时候,玉皇大帝就派人往地上撒瘟疫,要将地上的凡人收净,这是你们的一大灾难。不过,我偷教你们一个办法。在正月初一,你们各家都在院中挂一盏高灯,这就象天火在空中燃烧;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各人都在屋里点一盏面灯,这就意味着天火已经着到了屋里;再到正月二十三的晚上,各家都在大门外点起一椎火,这又意味着天火已全着到了门外。玉皇大帝一察看肯定会说:“火到门外,屋中哪里有人呢?这下,他还会派人再向你们身上降灾难吗?”从此,人们就把那个神托给他们的梦牢牢地记在心里。

    到了第二年,人们就按那个神托梦所说的话照办了,前些年的灾难再也没有降到人们的头上。从那以后,每年人们都按神说的办。燎干就一直流传至今。

    那么怎样燎干呢?正月二十三这天晚饭过后,妇女和娃娃们的任务是清扫家室院落,将春节期间燃落于房前屋后大门口的鞭炮纸屑扫至于家门口,将大门两侧的春联逐一揭下,置于门口的垃圾堆上。青年人的任务是饭后去采集柴火。柴火一般取之于房前屋后或村外的蒿草,或秋季作物的禾秆。他们将采集来的柴火捆成数小捆,或者捆成一大捆,背回并堆放在自家门口清扫出的垃圾上,这时准备工作方才宣告就绪。黄昏后的点火仪式,亦有讲究。讲究之一是点燃柴火前全家人都要簇拥在大门口,将春节期间所剩余的鞭炮全部在柴堆前鸣放完;讲究之二是放完鞭炮后才能点燃柴火,但点燃“燎干”之火却与往日燃烧柴火不同,必须是从柴堆的最上方点火,让柴火从上往下逐渐地燃烧;讲究之三是待火势初起时,年长的家庭主妇要端一个碗,碗里是米面水和抹布絮絮拌成的糊状物,主妇将这碗糊状物泼于火中,并口中念叨着:“米干面干,抹布串串”之类词语。至此,点火仪式完毕,燎干正式开始。跳干火中,青年人大多毫不迟疑,身手敏捷,一跃而过,但也不乏有怯火的小伙子,每遇到此种情况,青年们就将这个胆怯者连架带推,迫使他没有后退逃跑之路,胆怯者只好奋力一博,从火头上跳过去。在跳干火的过程中,也不乏一试身手的女子,每每这时,喝彩声更是不绝于耳,老汉老婆们乐得手舞足蹈,言称女娃子跳干火,是吉利的好兆头。柴火燃烧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朝某个方向倒坍下去,听老人们说,干火倒向那个方向,就预示着今年那个方向要五谷丰收。

    燎干的火灭了,仪式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农村,大人们还要拿来铁锹,把刚刚燃罢的带着火星的灰烬扬起来,看看灰烬落地过程的形状、听听落地的声音,“预测”一下当年的五谷是否丰收——虽然没有一点科学的味道,但在农村宽敞的大院里,燎干之后扬带火星灰烬的风俗还一直保留着。

    往年在家的时候,今天母亲都要提醒我们弟兄赶紧出去采集柴火,有时候她还亲自动手。晚上便将收集的柴草、纸屑等贡献出来,与周围的邻居们准备的合在一处,点火燎干。调皮的娃娃们还趁人们从火上跨跃的当口,把手里零散的鞭炮扔进火堆里炸响;偶尔放的干蒿草多了,火苗迅速窜起,有一人多高,我们这些男孩子仗着跳得高,冒险从大火中穿过,结果玩的倒是尽兴,燎干结束后回屋里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脑袋前后、两侧的头发少了一片,剩下难看的半截头发还残留着焦味,更严重的是,可能还有一点眉毛不见了……

    今天,只能一个人呆在屋里回想曾经的快乐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