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身心健康成2008教育关注点

(2008-01-24 23:53:44)
标签:

身心健康

关注点

两会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观点

王建宗: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十四中校长

家庭、社会必须维护学校的教育权威

    学校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其教育权威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维护。学校培养的前提便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决定的未来几十年社会的发展,也决定着教育的延续,这不仅是孩子、大人的事,更是社会和国家的事。其实当下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已经到位了,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则要看行动智慧,要有创新性、变革性。现在北京不仅从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考虑,还要更多地从物质环境、社会场所提供保障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北京更是借助举办奥运会的契机,较好地落实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就不再遥远了。而北京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也注重了适应学生成长需要,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的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现在北京的部分区县就做得很好,将整个社区开放,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北京十四中则讲求培养的整体性,从各个层面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前我提出中小学每周上四天课,再给孩子一天时间玩个痛快!在北京育才中学时,我选择两个班进行实验,每周有一天让学生疯玩疯跑,春天去踏青,夏天去游泳,秋天看枫叶,冬天打雪仗。让人吃惊的是,到了期末考试,文化课成绩这两个班级是最好的,而且增强了创造能力,消除了家长怕影响学习的疑虑。

    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个系统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呼吁社会为学校提供舆论支持与设施保障。而学校的德育建设也会受到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曾有一项调查说人们最不满意的一个群体便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我是很不能认同的——当我们对学生表达不满时,我们成人还是要先审视一下自身。在国外一些地区,成年人的行为是受到法律、道德约束的,我们都看到球星齐达内曾在球场上故意撞人,但他却诚恳地公开向老师和学生道歉——这是文化差异问题,也是一种法制文明的体现——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当成人的世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足够文明时,学校的教育权威得到了家庭、社会的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王晋堂:北京市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从细节着手做实事

    在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包括学校要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上为减负做些实事,比如调整教学时间,推迟中小学生上学时间,为学生书包限重等。现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太高,高考时城市更是近于“戒严”状态,需要从细节上为高考降温,比如适当调整高考时间,可以考虑放在六月第一个星期的周末,这样通过双休日降温,不仅减少因高考带来的交通压力,也为家长提供了方便;如今网络条件已经具备,学生报名、录取可以社会化,采取网上报名、网上录取等,用现代化的网络媒介绕开中间的关卡,使信息直达学生,不仅能避免用高考成绩为学生排队、为学校排队等现象,缓解学校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还可以保护学生隐私,节约社会成本。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包括我们的家长都要为此做点实事。如今高考已经容易多了,以北京市来说,升学率已经逐年增长,高考的上学率近几年来都是74%、75%,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孩子通过高考可以进入高等学校,高考压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所以我们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所作为,他们应给为关乎教育的有效建议开绿灯,而不应该成为其中的障碍。应该说这几年教育部门也做了一些实事,比如限制奥数办班,禁止寒暑假集体补课等。如果我们的教育均衡发展做好了,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根本问题解决了,义务教育的总体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声音

高校教师住房难

  “青年教师受教育的年限长,多无积蓄,又处于婚育期,交完房贷后节衣缩食,精神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谈及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市政协委员李德胜委员建议,市政府每年拿出一些财政专项资金,以市属高校年轻教师的住房问题作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数个“青年园丁之家”廉租房小区,以解青年教师的燃眉之急,为他们营造一个祥和安稳的居住之家,其建设和运行经验可以酌情推广到解决所有北京市教师的住房问题中。市政协委员、北京化工大学校长王子镐也认为“北京高校要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引进优秀人才,而引进人才首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

 

王晋堂解析2008年教育发展三件大事——

优先发展 均衡发展 公益性质

    2008年首都教育的发展指针依然是十七大报告。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北京现在也正在积极推进,比如加大教育投入,北京市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就为基础教育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教师待遇上,则是即将实现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二是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硬件、软件以及生源的均衡。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北京已出台相应的办学标准,2008年将投入一大笔资金支持100所小学在主要项目上达到新颁办学条件标准;软件方面关键在教师,最近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已经市政府批准,相关拨款即将到位。教师工资改革今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与本区县公务员一致,同一区县同级别教师工资相同。北京市还拟增加山区教师的补贴、津贴,每名教师每月补贴增加600元左右。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校均衡发展无疑都是一个利好信息。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均衡的关键是教师的流动,流动的关键是教师待遇的均衡。教师工资的提高与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瓶颈”。此处突破,必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广泛的意义。这样也就创造了一个教师和校长流通的平台——教师和校长的流动和培训对于教育的发展很重要;在生源均衡方面,如今重点校接收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薄弱学校不仅在软硬件方面与重点校有所差距,生源也没有保障,如果能够保障生源的来源,薄弱校也有可能培养出好学生。加强薄弱校建设,实现学生就近入学、教师轮盘教学,才可能较好地解决生源均衡问题。所以说教育均衡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三是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质。2007年部分中小学启动依法规范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原来从优质学校分离出来的初中学校将全部转为公办校,这就意味着北京市居民将更多地享受到免费的优质初中教育。但是相比天津等地区,北京学校体制改革在2008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加快进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