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以往经验,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大家公认的分化年级,但近几年来,教师们感觉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学习分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来自北京市“新课程下中小学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和“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报告中显示——
“学习不努力”是农村学生学习分化首因
特约撰稿 梁威 何光峰 胡进
调查背景
北京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现状如何?分化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了回答和研究这个问题,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分别开展了“新课程下中小学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和“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课题研究以数学学科为切入口,从几个关键年级入手,采取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学业水平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通过听课、与教师座谈,了解了影响农村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关因素;通过对两个城区和四个农村地区10000余名小学一、四年级、初中一、三年级学生的纸笔测验与问卷调查,以及近30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初步掌握了农村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图标解析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显著
农村地区学生在入学前具有了初步的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但是就整体而言,学生之间差异较大。通过测试可以看到,11.4%的学生对一年级所应掌握的内容能够达到及格水平;16.8%的学生只能得1—10分,有2.5%的学生得0分。面对差异如此显著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如何教学,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
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分化严重
通过测试我们看到北京市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总体而言达到了合格水平。但数学成绩处于80分以上的学生仅占15.1%。同时处于50—60分的学生占20%,由此不难得到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着较严重的分化问题。紧紧抓住处于50—60分水平的学生,尽可能不让他们掉队,是每一位农村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农村与城区初一学生在及格率方面差距最大
通过测试,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城区同年级学生在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方面相比都低,特别是在及格率上相差16个百分点,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关系到这部分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的大问题。
农村与城区初三学生在各学习内容上表现一致
农村初中三年级学生与城区同年级学生相比,虽然仍有差距,但在数学学习内容上表现一致。对比数学内容的四个部分的得分率可以发现,农村与城镇的学生表现出一致性:代数部分得分率都较高,空间与图形部分得分率其次,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得分率最低。由此看到农村与城镇的学生在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农村与城区教师加强数学教学的合作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图3 数学内容四部分得分率对比图
数据分析
八成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生认为家庭学习环境较好
调查显示:有76.1%的小学一年级学生、86.2%的四年级学生、83.7%的初一学生和80.1%的初三学生拥有课外读物;有75.5%的一年级学生、82.6%的四年级学生、86.2%的初一及初三学生认为家长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与城区学生相比较,两者在这个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在家庭的计算机使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学生随年龄增长对数学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降低
调查结果表明:87.1%小学一年级学生、80.6%小学四年级学生、61.2%初一年级学生和
50.8%
初三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由此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在课上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占86.7%、四年级占74.6%、初一年级占56.8%、到初三年级仅占35.8%,课上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比例从小学四年级仅占2.1%、初一占4.1%、上升为初三占13.6%。
随着年级的上升,数学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各年级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93.8%小学四年级学生、77.8%初一年级学生和51.1%初三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在八十分以上,但是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从小学四年级的不到1%,上升到初一年级的1.7%,再攀升到初三年级的14.8%。由此看到在初三年级中有七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数学成绩不合格的行列中,他们对数学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逐渐降低。
“学生学习不努力”成为师生对产生学习分化现象的共同归因
调查显示:学生把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依次归于个人学习不努力、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能力差、内容太难及教师教得不好。而数学教师认为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依次为学生学习不努力、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不良、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及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由此看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区,师生都把学生学习不努力作为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加强幼小及中小学生学习衔接问题的研究等,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个案写真
今年正读初二的小林突然发现,上了中学后,自己对数学不再像小学时那样痴迷了,而他的数学成绩也开始下滑。他觉得初中数学突然变难了,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光靠机械的记忆是学不好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有时上课听懂了,课后也常出现不会做的题,而他也不习惯向别的同学“请教”。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上初一时有一次因为粗心做错了几道习题,被老师当众批评。那次事件之后,他就觉得数学课不再那么亲近了,而数学老师离他也似乎远了。尽管家在农村,但父母为他创造的学习环境并不差,每次父母提到学数学的事,他的心里就有抵触情绪;看着数学成绩下降,他也不愿像以前那样勤奋地钻研数学了。
其实小林所在的班上,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一部分同学某些科目突然好起来,而另一部分同学开始跟不上节奏,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又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特别是数理课程,班里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实施了一些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见习记者
韩世文)
名词释义
学习分化:指在中小学某个特定的年级中,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得当、身心发育等多种原因,出现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高于其他年级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