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豆洪波
2007年2月15日晚上7点15分,一条标题为“拯救山村教师豆洪波行动,重庆市民纷纷捐款”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全国上千万观众看到了豆洪波老师的感人事迹。
“一位年轻的山村教师因为劳累过度而身患重病,为了挽救他,被感动的重庆市民纷纷解囊相助。”电视镜头里,豆洪波老师任教的山区小学,一贫如洗的家,他与学生们在破旧校舍前的合影,他嗷嗷待哺的女儿,都一一闪现。
2001年,豆洪波主动要求到偏远的鹿箐小学任教。他每周有24课时的工作量,编写的教案有2尺多高。月收入仅700多元的他,却每年拿出近千元资助学生。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重症贫血,继而引发肾衰竭。
“对于年仅25岁的山村教师豆洪波来说,2007年1月8日是个残酷的日子,这一天他突然晕倒在了讲台上,经医生诊断,豆洪波患上了肾衰竭,生命垂危。彭水县鹿青村是一个贫困村,豆洪波长期担任村里小学的班主任工作,他所任教的班级有72个学生。”面对昂贵的治疗费,这个6年前执意要到最艰苦的地方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汉子却束手无策。直到一家报纸披露了豆洪波用自己年轻的身体撑起大山深处学龄孩子未来的事迹,以及他身患绝症后学生自觉为他筹医药费而卖粮卖蛋捐款的故事,在社会各界掀起了献爱心的热潮。一则救助倡议发出后仅仅80个小时,40万元的治疗费用就已经全部筹齐。
“身患重病如此眷恋讲台,情牵学子这般忘我付出。”豆红波是清贫的,同时也是富有的。他拥有人世间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情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忘我工作的赤子之心。他用自己年仅25
岁的生命以及6
年的山村从教经历,向世人诠释了崇高、执着、敬业、信念与人格的内涵,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