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川 不动笔墨不读书

(2008-01-01 00:15:08)
标签:

教育

读书

写作

文化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活跃在中国教坛的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肖川,多年来用他清新自然又颇具智慧的教育随笔打动了众多教师的心。他虽“其貌不扬,但是头脑锐利”,每年五六十篇文章的效率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做到的。在这些很有分量的文章出炉的同时,肖川教授的阅读和思考也从未停止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已经成为他的阅读习惯。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作为一名教师,肖川认为写作和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而且两者之间是相得益彰的、相互促进的。“写文章的人,特别是能写好文章的人,对作品的鉴赏力会比较高。因为写作可以使我们的阅读质量得以提高,如果有写作的习惯,在阅读中就会更用心更有目的地去研读。”肖川写人物的时候,就曾研读过艾青写的齐白石,汪曾祺写的金岳霖先生,还有鲁迅刻画人物的一些文章。

    在肖川看来,学识的积累主要靠阅读,没有广泛阅读的生活积累,可能是肤浅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个人没有广泛阅读,行万里路,不过是个脚夫;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但是,广泛的阅读并不是不加选择的阅读,肖川教授更愿意“与经典为友”,在他眼中,好的读物“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极富个性的肖川同样看重富有个性而深刻的阅读体验——“只有深刻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而深刻的意思,就意味着不是平庸的,而是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东西。”这样的好书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能带给我们理智的挑战,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给我们心灵以滋养,带给我们感动!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对于肖川教授来说,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沉沉的夜色下,挑一盏孤灯,或伴一杯香茗,细细阅读”,“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读书,让他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更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

    作为一位教育专家,肖川教授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与普通教师交流,“传授”他的阅读经验。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上,他更看重后者。“只要是有价值的书籍,都是能给人以思想、睿智的。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则应倡导创造性的阅读。”依他个人的阅读经验,读书不一定要读得多,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就像西方虔诚的信徒用一生来读《圣经》那样,作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读几本常读常新的好书。中小学各种教科书,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还有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等,都是肖川教授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的选择。在那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发现”,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从轻松阅读中“发现”愉悦、轻逸、趣味,令人捧腹,令人莞尔;也可从沉重阅读中“发现”生命内部的震撼,灵魂的激荡风暴。

    无论是轻松还是沉重的阅读,“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思考不可缺少,而文字的表达则让读书者阅读之后“读书人的气质”更加浓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