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615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北京基础教育校长论坛之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7-11-16 22:36:24)
标签:

基础教育

校长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教育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兴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总是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怎样办学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今天,陈经纶中学张德庆校长、广渠门中学吴甡校长和国子监中学王玉平校长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办学的思考与实践,有高度、有深度,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地追求着教育的“均衡发展”,追求着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

    张德庆校长志在“做一名践行素质教育的校长”,他清晰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所以他坚持“建设个性化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从而让素质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正是怀抱这样的教育理想,张德庆校长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陈经纶中学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并引领全校师生进入了个性化办学之路。如今,陈经纶中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管理磁场,“干部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素质转、素质围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转。”这个育人体系中的“场”,牵引着学校“勤于管理、精于管理、善于管理、创新管理”的脚步。在这样的磁场里,年薪制、首席教师制、首席班主任制、扁平化管理模式等等一系列改革“顺理成章”地推出。而张校长不遗余力地“实施做人德育,创建青春校园”,也成为陈经纶中学校园建设的一大特色。

    吴甡校长很注重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他认为“校长的任务就是在学校这块生态园中,栽培出不同的、有特色的生命来。”一直坚持“办学,就要为师生的利益着想”,因此进行了构建学校和谐文化、完善校园生态系统等全面体现以人为本办学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关注教师幸福感受、提高学生满意程度”,才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顺应时代要求,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吴甡校长多年的努力无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

    而作为一所普通学校的国子监中学,则更是坚持办好“不选择学生”的学校,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年来,王玉平校长坚持的“不言学生差,积极想办法”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逐渐形成的“用教师健康的心理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和健康的人生”的办学特色,不仅受到同行的关注,更是获得社会及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这正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追求普世性教育精神的巨大魅力所在。

    国子监中学的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面对学生差异学校教师以高度责任心和科学态度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层次,用教育者的因材施教,使其达到个人发展的最佳点,使学校教育切实做到了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这是我们办学的大胆尝试,也是宝贵的经验。

    其实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接收的都是具有同样权利、需要和尊严的孩子。同时由于普通校的数量更多,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其教育性功能的发挥就显得更为重要。普通学校不因普通而平庸,而气馁,反而在教师们高尚的师德风范与独特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中,创造了学校优质教育,这也许就是王玉平校长管理的国子监中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当然还有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芳草地小学苏国华校长、北大附小尹超校长、杨镇一中孙孟远校长等,他们在交流材料中也详细地阐述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出色的教育实践,无论光明小学坚持自身“内涵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是芳草地小学“开放办学引领教育创新”;不管是北大附小“以人为本,快乐和谐发展”,还是杨镇一中“创美育人,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都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校长们也正在这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上坚定前行,为首都的基础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大计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这些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成为推动我们这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中坚力量,成为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