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eater”是如何养成的
(2008-06-25 09:21: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茶余饭后 |
飘飘上了快三个月的学,老师对她的评价最有趣的一条是“good eater”。她每天早晨要喝一瓶牛奶才去,到了学校照样不为学校节约早饭。到了中午,不管吃什么,都会吃个精光。即使是身体不舒服,老师的记录上也写着:lunch,ate everything。
有个朋友的孩子跟飘飘差不多大,学校就在他们家门口。所以孩子的姥姥姥爷可以跟去学校看着。回家以后大骂老师不负责任,说给的饭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吃饭时间一结束,也不管吃没吃就给收走,从来不喂孩子;孩子哭了,老师还在管别的孩子,也不马上来哄。据说老两口早早把孩子带回了家,气得不跟女儿女婿说话。
其实飘飘刚开始去学校的时候胃口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刚开始天天哭的那几周,毕竟吃的东西跟家里不一样。老师说如果愿意,可以给她带她喜欢吃的东西。带了两天,我说这样下去不行。送她去学校就是要让她适应学校生活的,不能搞特殊。既然我们不可能创造一个环境来适应她,那就只能让她主动去适应环境。别的孩子能吃的,她就能吃,于是告诉老师按照学校的常规就行了。其实飘飘也只用了两三天就习惯了学校的饭,虽然那些食谱我自己是不喜欢吃。
让她习惯学校的饭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相信学校提供的食谱中营养更加全面均衡。许多家长“相信”自己为孩子准备的饭“更有营养”“更卫生”,不过我一贯相信“术业有专攻”。虽然自己也算研究食品的,不过对于小孩子应该吃什么,我还是更相信专业人士设计的食谱。
成了“good eater”之后,好处越来越多。不用专门给她作“充满爱心”的食物,桌子上各种吃过没吃过的东西给她就吃。也不用喂,放到盘子里由她抓着吃。
在她成为“good eater”的同时,也学会了自得其乐。所以带着她全职工作,也完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想想许多家庭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还说累得不行,何必呢?
老辛说,正常的孩子不用特别照顾。认真想想,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