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肥食品”如何减肥

(2008-04-27 01:58:51)
标签:

健康

分类: 案头之山水

(最近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可写,把老辛前两天问的一个问题深发一下,凑个数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是减肥食品,多吃点。。。”“这个东西吃了长胖,不能吃。。。”。人们经常把长胖或者减肥归结为吃了某种食品。其实,这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误导,就是出于人们的误解。

体重的增减跟一个人的积蓄一样,是由收支两方面决定的。差别只在于,家里的积蓄我们希望越多越好,而体重对于多数人来说则是希望减轻或者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本来想说“每个人都希望减肥”,想起个子和飞扬,还是说“多数人”吧。)固然人的生理机能方面的因素,比如某些生化反应的酶等等,对于肥胖有着“内因”的影响,但是这些方面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从“外因”的角度施加一点影响。

人体每天吃进食物,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产生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果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消耗的,多余的那部分就会储存起来,最终转化成体重,就跟挣来的钱没有花完就增加了积蓄一样。体重的增减不取决于吃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收支的平衡。所以,要减肥,就要让人体处于“赤字”状态,要长胖就要处于“连年有余”的状态。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每个人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并不一样。另一方面,人们每天摄取的能量也不好计算。我们吃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米饭蔬菜还是肥肉水果,以及饮料零食,都提供能量。而且,没有哪一种食物提供的能量就比别的食物“优越”,换句话说,水果提供的能量并不比肥肉提供的少长肉。核心的问题在于,总共摄取了多少能量,而不是吃了什么东西。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饿了就吃东西,渴了就喝水或者饮料。我们基本上是遵循自己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吃喝的时候,满足的是“充饥”“解渴”,或者“好吃”“好喝”,而不会特别在意吃了多少。“渴”和“饿”的感觉跟身体的能量需求并不是一回事。不同的食物所能提供的能量不一样,所谓的“减肥食品”一般是低热食品,就是说吃进相同的量,所提供的能量少一些。比如常规酸奶,一桶8盎司(227克的样子)能量可能高达240大卡,如果是无脂酸奶,能够降低一半左右。所以,无脂酸奶可以算是一种“减肥食品”。并不是说吃了它可以减肥,而是说吃进同样的量,它所提供的能量更低。目前所谓“减肥食品”的开发,基本上就是开发低热食品。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要吃一桶酸奶,从常规酸奶换到无脂酸奶的话,的确是对减肥有利。但是如果一个人本来不吃酸奶,因为“减肥食品”这个说法而每天吃一桶无脂酸奶,但是又没有相应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那么这个“减肥食品”只会“增肥”。就像攒钱,卖房子赚的钱和卖早点赚的钱在银行账户上没有区别,只是卖房子可能赚得快,卖早点可能赚得慢。如果从卖房子改卖早点,一般会减慢攒钱速度。但是如果在卖房子的同时增加了卖早点,只会增加攒钱速度。

人体是个很复杂的个体,吃进相同量的东西,所产生的“饱足感”可能相去甚远。比如一桶无脂酸奶含有130大卡,一杯橘子汁或者可乐也含有100大卡左右的能量,但是多数人会觉得吃了酸奶要“饱”一些。

“减肥食品”的开发,就是寻找能够让人产生“饱足感”但是能量低的食物,这些事物本身并不是“治疗”肥胖的药物。它们的作用,只是让人们不再有“饥饿感”从而减少其它食物的摄入。目前,一般认为糖类食品在产生“饱足感”上的效率比较差,而膳食纤维是良好的选择。天然食品中的豆类,谷类杂粮,一些蔬菜如西兰花、花菜、胡萝卜、土豆、红薯、洋葱、芹菜等,一些水果如李子、梨以及黑莓等,都是含有较多纤维的种类。但是,这些种类很难作为主食长期坚持食用,所以目前大量的食品科学研究致力于在常规的食物成分中寻找能量低而产生“饱足感”效率高的成分。上一篇所说的抗性淀粉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然,也有一些研究报道说纤维或者抗性淀粉在体内有助于消耗脂肪,不过这只能算作附带的好处,它们在“减肥食品”中的作用主要还是依靠低能而产生“饱足感”。

总而言之,要减肥或者控制体重,需要考虑吃喝的所有东西和自己的能量消耗,而不是指望某一两种“减肥食品”。如果因为吃了所谓的“减肥食物”就大吃大喝,或者大量进食饮料零食,“减肥食品”就失去了作用。要增加银行里的存款,需要同时“开源”和“节流”,而要减肥,则正好相反。

(这篇文章我只敢写出来,不敢跟人面对面交流。因为如果有人问我“你说了这一大堆,为什么自己还满身肥肉?”我将无法回答。明白怎么回事是一个问题,能否做到是另一个问题。提供一个八卦:我曾经在三个月内增重二十几斤,然后就没有回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