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径人踪灭———谈一谈清华简
(2008-11-16 21:59:39)
标签:
清华简尚书历史李学勤杂谈 |
上个月22号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某校友向该校捐赠了一批竹简,约莫两千余枚。据知情人透露出来的消息是,竹简早就在半年前就搬进清华了,然而清华只是偷偷通知了个别有释读能力的高校和研究所。今次放开消息,底下很多单位已经是怨声载道。清华没有校读的能力,又不公开消息,目的是什么很容易想见,人之常情,况且是人家校友捐赠,于是情有可原。
将近一个月来,我一直在关注这批清华简的消息,然而消息寥寥。只有李学勤的一两篇新闻采访,便再也无新的消息。估计释读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得知更多的新材料。
不过就仅透露出来的情况,这批竹简也非常令人惊喜了。中国自49以后,出土过很多批量的先秦秦汉竹简,但都对四书五经中五经之首的《尚书》不置一词,反倒是对之前不甚注意的房中术、方技、法律、日书等详加记载。不巧,这《尚书》偏偏又是公案最多的书。大致情况是,此书是从尧舜以来到西周的官方文书的一个汇总,也就是从尧舜到西周的《人民日报》头条汇总。而尧舜夏商西周这个时期又是所谓的“三代以上”,是最理想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治国文告自然犹如治国的葵花宝典,不用动脑经,照葫芦画瓢,也能到达升平盛世。于是《尚书》崇高的地位犹如《毛选》《邓论》一般,天下士子都是要学习的,学习古圣王之道。也就是儒家拉的大旗,谋的虎皮。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这本书就残缺了,竟至于失传,幸好有个九十高龄的老头背下来了二十来篇,但也仅仅只是二十来篇而已,隔了几十年,有个王爷给自家盖房子,大搞拆迁,把孔夫子的家都给刨了,结果从孔家墙壁里挖出一份藏了不知多久的《尚书》,这有四十来篇。于是这两个源头各自叫为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到了晋代,少数民族南下一把火烧了西晋的国家图书馆,今文也罢古文也罢,全付之于火,成了灰烬,尚书彻底失传。经过了几十年,突然有一个叫梅赜的人,献上完整的《尚书》。经典失而复得,自然皆大欢喜。从此这本《尚书》成为无上经典,立成官学,成为科举考试对象。一直考了一千来年,到了清代,有个叫阎若璩,综合前人零星质疑,写成《古文尚书疏证》把官学地位,三代圣典的《尚书》判定为伪造之书,统共仅有今文存目的二十来篇是真的。这就有点当年道家说释迦牟尼是老子出函谷关化身一样,佛教徒像被踩了尾巴,跳起来三丈。然也,那时的全中国就这样,举国哗然,什么三代圣道,至高圣典,原来是魏晋时人坟头上烧的报纸,全在糊弄鬼,一千年来磕头磕错了祖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那么真《尚书》呢?秦代之后的两脉算是没了,晋后的又是伪造的。大家寄希望于先秦典籍,然而银雀山挖了,睡虎地也挖了,竹简出土了几千枚,各种各样的书籍都有,连失传几千年的《连山》《归藏》易都挖出来了,偏偏这《尚书》毫无踪迹。
费话了这么半天,就想说,本次这批清华简里,出现了《尚书》篇章。先秦尚书,未遭秦火,言下之意是,自秦始皇焚书之后就没人见过的典籍,我们见着了,而且这典籍还不是阿猫阿狗,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典籍。这当然让很多人激动。
有点像你走大山里,前面有路,突然断了,然后摸索了半天,走了几个山头,突然又发现了人走的痕迹。当然下山有望!
200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