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疏《为华夏讨阎崇年檄》

(2008-10-13 13:36:01)
标签:

阎崇年

无锡

满学会

注释

杂谈

网络论阎者夥矣,然文多不谐,独此篇文辞义理俱佳,独作者未可知也,起而疏注之,分作两体,读者自可明辨。正文用文言,疏用作白话,能使阅者了然明阔。

 

(正文用加粗宋体)百家伪讲阎氏者,德非硕彦,行实丑劣,踞媒体枢机,布歪理邪说,学不法古,耻齐鲁之儒风,言不崇圣,惟水渚之莽草。

(疏注用宋体)先秦时期,齐鲁两国覆盖整个山东境,齐鲁是孔孟之乡,收到的浸渍最多,当年刘邦平服天下,到了鲁国还听见儒生不紧不慢悠悠的乐曲,颇有圣人风范,但也是这块地方出了水浒梁山群盗,此段作者劈头讲阎氏道德行为,等于用一把剃刀,削去了事物一面独留另一面,用山东作比,非常巧妙。

 

讲明亡,面无戚容,道清兴,神有扬态。涂先烈于粪墙,置华夏于秽泉。范逆佐清,伤祖宗西略之功,刘奸辅元,绝本门传代之任。

疏:范逆说的是大汉奸范文程,范文程其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范仲淹有西北拓边,压制西夏之功,故又说伤西略之功。刘奸或指元朝开国功臣刘秉忠

 

中国蒙羞,华夏被毒。士子睹之而嗔目,壮士闻之而切齿。大奸之恶,前史昭著,殷鉴不远,阎氏不闻,效尤猾夏,循恶美夷。呜呼!鲁之闻人尚不免君子之诛,况尔等群小乎?

疏:猾夏就是华夏,中国人比较精明,故称猾夏。


尔族阎公,守城江阴,八十日带发孝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其节彪千秋之外,其义闻九天之上。气壮山河,名誉四海。尔,阎氏族裔,不效于前,不法于后,岂孝子之行哉?

疏:江阴阎公指的是明末江阴典史阎应元率领阖城御清,长达八十余日,城破之后,清军血洗江阴,满城尽屠,无一人言降。将古之阎公与今之阎氏作比。


夫子垂教,“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中国威议,敬慎蛮夷。蛮夷荒服,服事中国。是故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自古之道也。

疏:夫子语见《论语》,后见《孟子》朱洪武《伐北檄文》。

 

蒙元南下,汉风因之而淹息,满清入关,汉仪因之而绝没。人分四等,学者乞食于市井;宇飘八旗,民人疾痛于冠带。氈毛之丑,横行诸夏,辫子之类,浸染诸州。民不堪其苦,士不忍其恶。尔,著籍学者,履践京师,闻不则圣道,习不尊华夏,处中国而崇夷狄,邻圣人而悖圣道,虽托名汉人,实惟汉贼也。

疏:言元清二朝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人分四等,指蒙古统治者将境内人民分为四等,汉人及南人落为三四两等最为低贱。辫子之类,说的是清朝强迫汉族剃发易服事,满洲所谓金钱鼠尾,甚古怪。


夫治史者,德以立言,行以传史。良史宗经而立德,秽史悖道而侮行。圣人《春秋》一作,万世宪法,伯起《魏书》方成,当朝指詈。

疏: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夫子笔削,微言大义,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厉于斧钺。故说万世宪法。魏收撰《魏书》,书成,群起鼓鸣而攻之,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魏书也被定性为了“秽史”。

 

马迁记史,绝唱后儒,犹不免孟坚之讥,蔚宗书汉,声鹊一时,卒遭贤妻之斥。大矣哉,史之为职矣!尔居史职,不明道以摭史,沉潜以成章,竭虑以笔削,而好名利,喧嚣媒体而不倦,奔走市场而不疲,以崇夷之邪,愚神州之民,口吐秽语,橐收钱谷。史德安在?史行何焉?

疏:班固曾经讥讽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蔚宗书汉指后汉书作者范晔。此段以司马迁,范晔遭难为例。说明作史是件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事情,不能随便马虎和玩笑,更不能哗众取宠,小丑作态。


呜呼,不德于人者必不德于己,不德于史者必不德于言。前有义士掴面,后有雄夫诘难。大庭众下,骄容失色,华屋宇内,横气消退。吱唔不言,呢喃无语。窘困丑态,世人皆知。袁公啖尽,知明人难屈于夷,王朗骂死,见蜀士不同于贼。

疏:袁公指明督师袁崇焕,死后为北京城人民所生吞活剥。袁崇焕守边有功,然夸夸其谈,坐视黄台吉数万人夜过山海关,打至北京城下,民众在城外可观袁崇焕之作为,深有不满,固有生吞啖肉,非常可悲。王朗被诸葛亮骂死,事出《三国演义》。

 

楚灵临死犹悟众怒之不可犯,吴逆垂暮尚晓民心之不可违。尔,名闻海内,论智不乏明哲,议才尚及中上。晚节沾腥,钱逆深负柳氏。老年归汉,洪使厚遗子孙。岂不戒鉴哉!

疏:楚灵不知何典,俟后来者。吴逆当指吴三桂晚年反清,云集响应。钱逆,指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其节操尚不如一妓,愧为文宗。老年归汉得网友教,知系指南宋使臣洪浩,出使金国被扣15年,晚年得归。


华夏陆沉,三百载而后见曙光,圣道衰微,数世而后闻复兴。幸民人觉醒,致大江南北,衣裾时飘,长城内外,冠带常在。诵经习礼,始舍庠序能就私塾,为学至善,渐弃功利而适德义。冬去春来,晦去明至。河水东流岂千山可阻?甘霖下降虽重云何遮?
从善从恶,惟尔自择。善则犹可遗老朽之躯归洙泗圣里,恶则难免遭千夫所指留泮宫秽名。诗曰:“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故兹告谕,尔宜知悉!

疏:洙泗之上,孔圣人之流连。泮宫,指学校,此处引申为千古教学所好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