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索隐
篇一 芹玉说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作者又云
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
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因而这闺阁之中自有脂粉英雄作者自识万不可因我之不肖 自护己短
一并使其泯灭 故编述一集 为闺阁昭传亦乃本书之立意本旨
狐曰此曹子雪芹自述也 其言甚确
虽假语敷衍 到有一段真事可寻书中凡记之女子皆当日所见
其迹其事真实详确非亲历者不能道也则曹子亦在其中 此皆亦幻亦虚之事
大有奥妙
众人皆知自西汉以降儒道释三家
或发之扬之 或转入风骨
或渐进东土儒家二千余年 历委正统
乃被世俗之气长期沾染愈见浑浊失之真义远矣 故世儒大俗之物 又道家
为迷信所附 虽亦远失真义然庄后之名士风流不羁倒也飘逸潇洒
七贤诸人皆此路而来其风骨高远令人击节叹赞余谓名士道学乃大雅之学
佛学东进与华土文明交融磨合 终归于斯
佛学之深远博大让人叹止而其玄妙幻化所谓悟者
亦不过大空眼界却终不得其要领故曰佛学乃迷津之学也
狐曰因有此大俗之学大雅之学
迷津之学 故石头记方有金玉之缘 木石之盟
撒手之悟也儒学之末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道学之末犹似贾敬之夭亡佛学之末唯剩尔有何贵尔有何坚之空问 故金玉必失
木石必散撒手必乱此三者于石头记中均无出路 如蝇无头
不得终了
芹高于此三是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故好乃石头记之终结 然虽云好 实则悲中之好以好称悲 以悲辅好
是以更悲故曰好者乃仅别于前文前文流散动荡今清苦平静
如卷首所云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 近人冯友兰道
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此言确也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盖因石凡心炽热
委二仙师代至凡间 浪迹红尘 后将所见之事悉数记录故得其名 又道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 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 美中不足好事多魔
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 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故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
此皆实实事也未曾虚拟后石头记改名情僧录全因宝玉之故孔氏易名风月宝鉴乃着眼于情雪芹易名金陵十二钗乃着眼于女子
脂砚重评仍用石头记是以其带鸿蒙之混沌彻悟之沧桑气象也
我谓宝玉未能悟透皆从情僧录而来
玉乃性情中人 所谓情极之毒
断无佛门之想是以贫困交加方寄居佛门心领佛法却不为所奴
玉为芹之所创故玉乃芹之化身玉之经历趋势似芹之经历趋势 皆由盛至衰
然玉又非芹之模本故玉之琐事未尝为芹之琐事 玉之未悟透 芹却悟透矣
于芹笔下玉如迷途之羔羊 不得归宿书之内乃玉 书之外乃芹
书之内乃未悟之芹书之外乃已悟之玉 二者虚实交掩 醒梦交织 分明二人
浑然一体 若云一体又分明二人
故芹玉同经同历同途同路同终同果却迥于内心矣悟透者与未悟不透者无有优劣
透与不透无分高下盖透者方能阅历世间而自得其感不被所噬
不透者终陷于红尘确也自得其乐虽穷困贫苦亦不复有怨言我谓透者方能写出这不透之书方能写出这情痴之人我谓不透者方能有这辛酸之泪方能成就这悟透之人
曰
芹即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