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父(二)

标签:
天津耀华中学日本士官学校军旅生涯良心未泯洞房花烛夜听窗根文化 |
分类: 风雪回眸-回忆录 |
我的叔父
二
闻此言,叔父尽管年轻气盛,也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他自幼研习中国历史,推崇陆游、辛弃疾等伟大词人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一直向往做个文武全才的职业军人;因此在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才选择了享有国际盛誉的日本士官学校去求学。刚刚成年的他,毕业后回国,回到日本人统治的天津;给日本人做事虽非出于本意,也毕竟没有觉悟到投奔延安的思想高度。若是那样,可能他个人的历史会被改写。深厚的传统教育底蕴使得叔父即使做了日伪的警官也良心未泯,并未丧失民族气节,才引来这杀身之祸。
“怎么办?”事关重大,毋庸迟疑,他连夜登上开往西北的火车,只想躲得越远越好。
渔船载失望而归,渡轮最怕桥梁的蓝图。作为一个年轻人,一切都在对自己的前程求证,自己日后的出路在哪里?他听天由命。
好在不久,抗战结束,日本人投降。保守派偏爱小夜曲,叔叔经人介绍,仍是投奔了国民党军的傅作义将军,做了一个职位不太高的文职人员。
这个年纪,已到了男大当婚的人生阶段。早在天津时,就有人给他介绍津门八大家族B家的一位小姐,他说不喜欢天津女人,没答应。
这天,他接到家中捎来的口信,让他回家,说是奶奶病了。他是个孝子,闻讯匆忙赶回家中。
一进院子,就发现族人们正忙里忙外地张罗着布置他那间房。
耳边响起一串笑声,笑声似浪潮,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就说嘛,我儿就是孝顺,听说娘生病,爽赶回来。”笑声是奶奶由衷发出的。
“娘,你老没生病?”叔叔道。
“病?我若不说生病,你会回来?”奶奶道。
周围的人们也在笑,只有叔父如同哑巴吃了黄连,有苦说不出。他指着那些忙碌的人们,问:“娘,这是在做什么?”
“给你娶亲呀。”
“娶亲?娘,我不要!”
“不要?不要也得要,爹娘做主,由不得你!”奶奶收起笑容,一脸赧然。
叔叔便不敢再吱声。
洞房花烛夜,新娘坐在炕头,静静地等待新郎揭盖头。
叔叔却说什么也不进洞房。思想乱极了,一若繁星。
给我家打工的一个我们的侄辈叫二秃子,他在往新房里推搡着叔叔,“Y爷,快进去吧,Y奶奶等不及了,哈哈!”
思想与情感是一对孪生兄弟,情感被酒席上的麻醉逆反了,思想也急欲飞出樊笼。每个人都应该用思想来支配情感。
“二秃子,别推我,你若愿意进去你进去!”叔叔吼道。
此时奶奶出现了,呵斥道:“二秃子,你闪开,我看他进去不进去!不像话……”
叔叔见奶奶动了真气,便只好乖乖地进了洞房。
于是,好事的人们就挤满了窗台下、房门前,隔着缝隙“听洞房”。
最初,新娘一动不动地端坐,在耐心等待。
耐心是有限度的,新娘终于说话了,“你不给我揭开这个盖头呀?怪捂得慌的。”
叔叔闻言,便没好气地上前揭开了她的红盖头,然后坐到一边去看书。
“你看我长得好看吗?”
“好看!”
“那么为啥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看见了!”
“唉……我知道你在外边混事,眼界宽,可能看不上我这个乡下丫头;没关系,只要你不休了我,在外边娶几房姨太太我也没意见……”
“别瞎说!”
“我困了,你也上炕睡觉吧。”
“你睡吧,我不困!”
等待是有限度的,不仅新娘要睡觉,听洞房的人也要睡觉。
于是,新娘独自躺在炕上沉沉地睡去。
听窗根的人们因为一无所获,也都恹恹地离去。
翌日一早,母亲招呼新婚夫妇吃早饭,见新房里空空荡荡,只有新娘一人。
“他老婶呀,他老叔呢?”
“我也不知道呀,一觉睡到这时,就没见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