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江浙第一高峰
周末驱车去龙泉,登上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并找到专家指定的瓯江源头。
被称之为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在龙泉山内,此山又称凤阳山。一大早,寒风凛冽,我们顺着筑好的花岗岩台阶不停往上登,一级一级,前面是更高的台阶,掩藏在树林之中,似乎不见尽头,就这么一直往上延伸着,台阶的高度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走起来很有节奏感,可以配上乐曲行进。黄毛尖,虽然被称之为江浙第一高峰,其实也不过1950米,和中国的许多西部高峰相比,小山一座。从此可见,浙南地区虽则山峦起伏,群峰斗奇,最为著名的还有雁荡山,不过,山体大多不高,黄毛尖就占了个便宜。
大约是乡村没有时间概念,登峰之前,问种树的农民登顶需花多少时间,答曰,要两个小时,其实,四十分钟足够了。一路上风景倒是挺秀丽的,成片成林的高山杜鹃让人想象春暖时分花开烂漫,该是多美的景象,让人有着五月再来的欲望。遗憾的是山涧小溪没有流水,美丽的山峰总是孤独着。路上少了潺潺水声相伴,寂寞了许多。一路上只是想象着站在江浙第一峰顶时的豪迈,脚下的步履不知不觉就加快了。
当地人称江浙第一高峰为黄毛尖,非常朴实形象的名称。我们充满期待的峰顶只是一些常年风化形成的嶙峋岩石,其间杂草生长着。风很大,仅有的灌木很是瘦小,看上去只是秃顶的荒凉,大约太高了,泥土被风刮跑,不适合树木植被的生长。举目远眺,群峰皆环绕在脚下,峰峦叠翠,云雾缠绕,极其秀美,远处的美丽远超过了眼前黄毛尖之美。黄毛尖依然孤独着、荒凉着,草和树都是枯黄的,并不符合通常的审美。如果,荒凉也是一种美,那它就是美丽的。当我们期待着美丽时,美丽却在远方,当我们一味追求幸福时,得到的也许只是悲凉。
路标指示,从黄毛尖到瓯江源头是2200米,同样都是台阶,不过往上往下起起落落,不像登黄毛尖,笔直着往上。也是,黄毛尖算是最高峰了。经过一片当地人称其为高山草甸的芦苇荡,穿过塔杉林,就来到瓯江源头,原来瓯江源头只是一脉涓涓细流,又和想象中的源头背离。如果没有那石碑的提示,真不敢承认这就是温州人的母亲河瓯江的源头。仔细想来,还是为瓯江博大的胸怀骄傲,涓涓细流,流经八百多里,不断地招呼细流的加入,胸怀逐渐宽大。瓯江就是以其博大的胸怀统揽沿途的细流干河入怀,才成就了如今的绵长宽阔的瓯江,又一路欢笑着直奔东海。凡事都是这样,由小而大,不能因小而不为之,也不能因大而孤傲着,瓯江流经八百里,最终还是追随着更加博大的东海而去。
整个龙泉山还是很有看头的,长在绝壁上的松树,很让人感慨,那树根像爪子一样牢牢抓住岩石,看上去极少的泥土,我们不知这些树木是如何吸取营养生存下来的,山风一直呼呼地刮着,似乎一定要将这些树木刮倒才善罢甘休。松树就那样攀附在岩石上,不畏冷风袭击,松树的树枝像蛇的身子一样扭曲着生长,我们不知为什么会长出这种看似残酷的美。有时残酷也是一种美,美在那种精神,美在那种顽强的生命力。瓯江也罢,奇松也罢,都像极了中国的民营企业,有着痛苦的经历,在各方压掐下、在缺少银行支持的状态下,以不挠的精神,以揽纳百川的方式揽得发展资金,由小而大,最终成就民族的骄傲。
但凡旅游,游的只是心情,看风景,除了别有目的,比如要登上某一高峰,要寻觅某一源头等等。大多的风景都是似曾相似,龙泉山一样,其他的山一样,除非找到了世界绝无仅有的如西藏高原、新疆大漠雪山这样的风光。出门旅游,大家都事先认为别处的风光更美,其实,到了目的地,才发现那里的风光就是家乡的风景。这种喜欢看别地、看别人的,很符合人类都有的,窥视别人的好奇心理,总觉得远处的风景更美,别人的女人更好,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