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小央
朱小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05
  • 关注人气:5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市场难道仅仅是歧视吗

(2006-12-14 14:40:00)
          就业市场难道仅仅是歧视吗
 
    就目前就业市场普遍存在学历、性别、地域、户籍、经验等等歧视,媒体借助专家之言纷纷予以谴责,提出要营造一个公平的就业市场,这是进步的表现。在公开的就业市场上人们看到了相对不公平的存在,但是,被潜规则掩饰下的就业市场,绝对的不公平尚未被人挖掘。那就是,就业市场的权力寻租现象。
 
    曾经有过报道,某县(记不清是那个县)发了红头文件,称本县部委办局和乡镇企业的高层干部子女可以无条件地在本县事业单位就业。看了这个消息,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县的官员也真是认真得可爱,其实,这种就业潜规则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只是他们悄悄的进行,只做不说而已,又说又做的,还不被媒体逮了个正着,尴尬吧。
 
     潜规则下的就业垄断,其实比公开的就业歧视还要令人恶心。后者毕竟亮出了他的观点,光明做事,是非自由人评说。潜规则下的就业垄断,不说只做,让没有背景,没有关系者干瞪眼,干着急,奈何不得。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现状下,笔者所在的城市,某些收入可观,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整个的显现出近亲繁殖。领导的亲属子女都在本单位谋事,当然,也有少量的公开招聘,毕竟,还要有干活儿能力的人来支撑。有的单位,互换着进人。你的亲属进我的单位,我的亲属进你的单位。甚至一些单位招聘临时工,想进者都要托关系,走门路。一些县级市和县城,不成文的规定,部委办局子女都可以进本县事业单位工作,吃得都是财政饭。这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中国,为了解决单位职工子女的就业,曾经一度出台过子女顶替的政策,就是本单位职工退休可以有一个子女顶替上岗。现在的做法,连那个时代都不如。那个时候,这种空缺出来的就业岗位针对的是全体职工子女,现在普通职工绝对没有份额。我所在的城市啊,公务员招考算是公平的,但是,笔试和面试各占一半的分数,其中是否有猫腻?没有调查,不好说。我也只是不明白,面试用得着占那么大的比分吗。公务员的面试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又没有进行公开的演讲,一次小范围的面试,难道就能区分出优劣胜负吗?谁优谁劣,由怎样的评判标准说了算。
 
     所以我说啊,就业的不公平难道仅仅体现在身高、性别、户籍、经验等等的歧视吗,潜规则下的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这种就业,你连知情权都被剥夺了,你根本无法知晓那个单位缺人、哪个单位进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附加值高的劳动力市场,整个处于卖方市场,招聘单位把持着人才市场的话语权,领导说了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所有的事业单位进人,都要进入公开操作层面,必须予以规范,公务员招考由于进入规范的操作程序,人们的抱怨就少了许多。尽管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这种模式毕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另外,只要户籍制度的存在,就不可避免的有着本市户籍就业优先这样的存在,因为,每个城市的高层总是首先要考虑本市居民的利益,本市居民的就业率高低也体现在领导的政绩里头。
 
    目前人们讨论的就业歧视问题大多集中在国企和事业单位里,至于民营企业,人们似乎没有很多的说辞。但是,开拓就业范围,规范就业市场,民营企业是不能忽略的。民营企业的就业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就业歧视或者是其他的说辞,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性质决定他的招聘有着很明确的目的,不存在歧视或者寻租的现象,他要本着企业自身发展为出发点,尽量招聘为己所用的人才。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着。就笔者所在的城市来说,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重要的岗位都由自家人把持着,而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会觉得没有归属感,缺少发展的空间,而且,大学生在民营企业就业可能拿到的工资不如普通的不识字的工人。因为后者实行的是计件工制度,他们以加班延长劳动时间来获取更多的报酬。
 
    在西方一些国家,学历和工资有着严格的挂钩,企业公司招聘哪种学历者进入企业,哪怕从事同样的工种,所支付的工资必须是分等级的,毕竟,大学毕业,他的投入要大大高于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者,以投入产出性价比来说,大部分大学生的报酬理应比后者要高才是正确的,至于从事哪种职业是没有关系的。在劳动力过剩的今天,报酬是体现价值的一个方面,不仅仅是岗位体现价值。有的官员高高在上,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说什么大学生要放下架子,要改变就业观念,真是自己肚饱不知饿着的人苦。笔者所在的城市,尽管民营企业非常多,但是,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某个政府下属部门以新农村建设为名招聘几个临时工,工资福利包括所要交纳养老啊医疗啊各种保险,每月全部到手只有1200元,规定一天的报名时间,结果报考者蜂拥而至,一些人因未能及时得到信息错失了报考机会而郁闷。作为执政者,不能以市场经济为名,无视民营企业招聘及用工,应该规范他们,在工资待遇、用工制度以及交纳各种福利金方面,都要以法律的形式作出种种要求并严格予以监督执行才是。在这些方面,因为大型国企规范的很好,才对大学生有着非常大吸引力。
 
    其实,在我们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大学生就业应该不成问题才是,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肯定是我们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如果也按对国企这样的要求去规范民营企业,众多的民营企业应该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职场。因为过低的收入、无法保障的自身权益问题,阻碍了大学生不愿到民企去大显身手,实在是浪费国家的人才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