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水库导致四川盆地严重高温干旱?

(2006-08-21 16:21:37)
分类: 财经时评
          
    重庆四川罕见的旱灾不由得人们重提三峡水库问题,当初论证三峡水库的利与弊时,就有专家竭力反对建设三峡水库,认为解决电力紧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核电站。
 
    今年重庆四川遇见罕见的旱灾,导致大面积农作物绝收,就连人们平常的吃水都成了问题,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中年农妇每天要走四个小时的路去远处的山岗上跳水,才能勉强维持家人日常饮水,洗刷就不去考虑了。山路其实没有路,坡很陡,异常难走,就算是空手都容易摔倒。那农妇说,一天挑水快到家时,人跌倒,水洒地,于是,她哭了。看了令人心酸。
 
    网上由此引发了讨论,有报道称,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认为,今夏四川盆地持久高温大旱,主要是三峡大坝建成后的“木桶效应”致使水汽不能正常循环造成的。王红旗说,如果把四川盆地比作一个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条就在三峡,这个狭长缺口成为向盆地输送水汽的关键,但大坝使“短的木条”接长了,水汽循环的主要通道被阻挡,大旱高热天气随之产生。
 
  而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刘德不同意“木桶效应”说法。他反驳说:“恰恰相反,三峡蓄水后,水库的‘湖泊效应’会使周边局部地区温度下降,雨量增多。”

    三峡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过有报道杭州夏天气温较高,和西湖的湖泊有关。他起到聚热的作用。

    木桶效应也罢,湖泊效应也罢,我们普通百姓不懂这些深奥的理论。但是,用朴素的理论来说,自然环境的形成自然有他的道理,这里长座山,那里流条溪,青山幽幽,溪水哗哗,流向远方,和谐又美丽,这就是一种平衡。
 
    任意地大规模破坏自然,肯定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的。长期的地壳活动,使整个自然环境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以地球自转公转就会很均匀,不会因为一头轻一头重而失去平衡出问题。人为打破了这种平衡,估计是不行的。沿海有一个村子,一直不曾发生泥石流,有一年,为了方便出入,村子建了一条水泥路,没有经过环境评估。结果当年台风影响,发生了泥石流,死了不少人。环境专家称,这次的泥石流和建路有关。
 
    有专家称,青藏高原积雪少也会导致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偏少。积雪和降雨量同比增长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这次重庆四川的干旱,又被解释成与青藏高原积雪减少有关。我们总是想出种种托词,来解脱人们自身的错误,尤其是决策者的错误。难道青藏高原积雪的减少和人类过度活动不无相关吗。每年大量的游客进入西藏,打破了雪域高原独特的宁静,留下的垃圾玷污了纯洁高原。想来让人心疼。
 
    我去过四川许多地方,那可是水资源很丰富的省份。青山伴绿水,绿水绕青山,风景因山因水而极其美丽。因为水资源的丰富,因为山的俊朗,导致人们拼命在那里建水电站,获取超额利润。上游建了水电站,下游的水流明显减少,甚至断流。那山就憔悴了,干涸的溪床被太阳晒得发白,零零落落长着些小草,很是凄凉。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就在四川境内不知建了多少水电站,垄断行业也垄断了自然的水资源。打破了生态的平衡,受苦的自然就是普通百姓了。
 
    黄河,向来被中华民族称为母亲河。现在,有些极度污染的企业,比如牛仔布的印染。由于成本的增加,在沿海城市待不下去了,就搬迁到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去,污染就从源头做起。而这些城市的长官们为了追求政绩,追求GDP,来者不拒,欢迎污染。
 
   我想,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不会是独立的气候现象,人为的因素恐怕要占主要的。四川盆地又被称作为中国的粮仓,人口又是众多。今年粮食的绝收也许会影响到粮食的供应。面对大量的灾民,地方政府也是无计可施,他们组织人员到新疆采棉,据说,采摘棉花两个月,可得收入两千元人民币。新疆的气温也是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啊。
 
   大量的税收,大量的税外收费,大量的财政收入都不知跑那里去了,救灾的能力还是那么的低下。(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