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发。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养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养生的方法很多,而不同体质当采用不同的养生方式,只有因人施养,辩证施养,才是科学的养生。
中国人体质大致分九类:
一、平和体质:此为健康体质,约占整体人群的三成。此种体质的人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很少生病,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
调养方式:多食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八成饱,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选散步、打太极拳之运动。
二、气虚体质:平素少气懒言,疲乏无力,时有头晕目眩,动则呼吸气促,易出虚汗。此种体质的人抗病能力弱,易感冒,病后难以痊愈,易患内脏下垂,舌淡胖。
调养方式: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芪、党参、扁豆、山药、薏米、芡实、大枣、桂圆、蜂蜜等。运动以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炙或按摩足三里穴。对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有内藏下垂者可服补中益气丸。
三、阳虚体质: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手脚发凉,饮食喜温热。性格多沉静、内向,舌淡胖嫩。
调养方式: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如黄芪、当归,大枣、羊肉、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平时可按摩或炙足三里、关元、命门等穴。入冬可用黄芪大枣煎水代茶口服。
四、阴虚体质:形体消瘦,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易失眠,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如麦冬、沙参、枸杞、绿豆、冬瓜、百合等。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避免熬夜。运动时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五、气郁体质:性格多内向、敏感,易多愁善感,情绪易波动,平素喜欢生气,易惊、失眠。
调养方式:多吃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可服用逍遥散、舒肝理气丸、柴胡疏肝散等调节情志的药物。
六、痰湿体质:体胖,容易困倦,眼睛浮肿,舌体胖大,苔白腻或厚腻。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甜、油腻食物。
七、湿热体质:肢体困重,脘腹闷胀,纳食不香,额头及鼻尖部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可有口气,此种体质的人或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结或小便黄,舌红,苔黄腻。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冬瓜、海带、芹菜、黄瓜、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及甜食和油腻食物。戒烟酒。运动以跑步、游泳、爬山等运动为宜。
八、血瘀体质:牙龈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皮肤干燥、粗糙,常出现疼痛,面色、唇甲紫暗,或皮下紫斑,舌紫有瘀斑。
调养方式:可服用田三七、银杏、黑豆、海带、紫菜、木耳、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少食肥腻,保持足够的睡眠。
九、过敏体质:对某些食物、化学物品、花粉、气体过敏,又称特禀体质。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均衡。少食海鲜类、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等致敏食物,少接触化学洗涤用品及慎用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