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
《苏幕遮》
因为我所住的小区就叫“碧云天”,所以对这首词相当滴熟悉。
早上在水池边洗刷刷,望着楼下飘零的落叶,感慨着时光如水,就这么匆匆从指尖流走。
想着用这样金黄的秋叶搭抹茶戚风应该很赞吧?!
赶紧下楼捡了些美貌的落叶回来,洗净擦干水分 

如云朵般轻盈松软的口感,再配上抹茶味的鲜奶油,想像一下都能感觉到美味......

贝印戚风模(18cm)是两年多前日本代购的,才到手那阵儿,为了对得起200多的价钱,曾经疯做过一段时间,现在想想也有好久没折腾它了。
笨猫家云龙宇治抹茶正好特价,昨天才到手,忙不迭迭开光,颜色是相当滴漂亮啊!!
操作的配方是N年前下的,也不知是谁的了,18cm的模,大多采用多1个蛋白的方子。我家也只有周日那天难得开伙,多出来的蛋黄不好处理,我反正因为戚风做过太多,倒也不畏惧,直接用了整蛋,根据过往感觉调整了配方。
操作过程中感觉面糊太干了,一般来说面糊干,在与蛋白翻拌时容易消泡,但我拌的时候没发生这么崩溃的现象,我想应该是在前期准备的各个部分都注意到了细节的缘故吧。
我用的配方:
A.蛋黄4个、细砂糖20克、玉米油60克、热水70克、抹茶粉8克、美玫低粉60克。
B.蛋白4个(156克)、柠檬汁少许、细砂糖50克、盐少许。
C.抹茶鲜奶油:鲜奶油、糖、抹茶粉适量
制作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将需要用到的原料称好,低粉最好过筛2次。
2.将分好的蛋白冷藏备用,蛋黄室温。(冷藏过的蛋白打发后更稳定,不容易消泡;而室温的蛋黄更易与糖融合)
3.用热水将抹茶粉冲泡,搅拌均匀。(温热的抹茶水更容易与蛋黄和粉类融合)
二、蛋黄糊
1.蛋黄加细砂糖搅匀,使糖完全溶化,这时的蛋黄糊颜色变浅,体积略增大,但不必打发。
(糖有很强的渗透性,容易吸收水分,造成结块,一定要在搅拌前在蛋黄中加糖,并打到完全融化)
2、加入抹茶水搅拌均匀。
3.将玉米油加入蛋黄糊中搅拌均匀。(2和3的乳化过程先加水还是先加油并没有特定,但一定要搅拌均匀,乳化充分。水和油我一般会分2次加入)
4.加入过筛后的低粉拌匀。(拌好的面糊应该是比较稠,但又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面糊过稀,做出的蛋糕会过于湿润,弹性不好;如果面糊过稠,不易与蛋白拌匀,容易消泡)

三、打发蛋白:
蛋白从冰箱拿出后,加入几滴柠檬汁,盐跟糖一起放小碗中。
1.当打到蛋白出现鱼眼泡时,加1/3细砂糖。
2.当打到有细密的泡沫时,再加入1/3细砂糖。
3.当打到泡沫有纹路时,加入最后剩余的1/3细砂糖。
4.继续搅打一会儿拎起打蛋头,拉出的蛋白顶端出现弯钩,就是九分发。用最低速再打1分钟,使蛋白更细腻稳定。(如果用普通活底模,蛋白需要打到干性,拎起打蛋头呈立角状)

四、混合面糊、烤制:
1.取1/3蛋白加入蛋黄面糊中,翻拌拌匀。(左手拿盆边,转动打蛋盆,右手刮刀从盆边缘往中间划)
2.再取1/3蛋白加入蛋黄面糊中,翻拌拌匀。
3.将蛋黄糊盆倒入蛋白中,翻拌均匀。拌匀后的面糊,质地细致均匀。
4.将拌好的面糊倒入模具中,按着烟囱,轻磕出大气泡,入预热170度的烤箱,烤盘放中下层或者下层,上下火,40分钟。(我的面糊干,泡泡震不完全,成品看有小洞洞
)
5.蛋糕出炉后插进一个酒瓶里立即倒扣,晾透后脱模。

有朋友问:这个颜色怎么这么好?
其实漂亮的抹茶色犹如昙花美,转瞬即逝,见光后会褪色,所以抹茶的东东做好后都要保存在深色的容器里,防止吸收光线。
这个戚风烤好后放晾,我是放在小北屋里,窗帘拉好,门关上;拍照片前才脱模,并且把脱模的工具、摆盘的道具、相机的制式都准备好,一脱好就摆上盘拍咧
当然,拍照片时把我的泥坑D90白平衡调整到偏绿一点点也是关键,但不能过多以免失真。通过观察旁边的绿叶就可以发现是否失真。
从上面过程最后出炉看颜色也是很赞的,过程图我是用佳能G10的数码相机,白平衡自动,后期完全不做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